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巴黎空展上依然颗粒无收,而法国的阵风战机已经斩获订单!要知道,中国一直都不是武器出口大国,武器卖不出去很正常。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出口国是美国,其次是俄罗斯法国英国和瑞典。最大的武器进口国是印度,也是俄罗斯武器最大买主。 中国武器在国际市场上遇冷,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军火贸易从来不只是简单的买卖,而是政治与军事的双重博弈。许多国家购买武器时,看重的不仅是性能,更是背后的地缘政治支持。埃及曾考虑采购中国的歼-10CE战机,但最终仍选择美制F-16,因为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安全承诺更具吸引力。同样,菲律宾在美国的关税威胁下,放弃了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战机,转而斥巨资购买F-16。这种政治捆绑使得军贸订单往往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而非单纯的商业行为。 中国武器缺乏实战检验,长期被贴上“未经战场考验”的标签也是一个原因。尽管2025年巴基斯坦使用歼-10CE在克什米尔空战中击落印度阵风战机,证明了中式装备的优异性能,但这场局部冲突的影响力仍无法与美俄武器在多场大型战争中的广泛应用相比。买家更愿意选择经过多次实战验证的西方装备,哪怕价格更高。法国阵风战机之所以畅销全球,与其在利比亚、叙利亚等冲突中的表现密不可分。 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体系兼容性问题。许多国家长期使用西方装备,其后勤维护、飞行员训练甚至数据链系统都与欧美深度绑定。阿联酋在采购阵风前,已使用法式幻影战机数十年,转向中国装备意味着重建整个作战体系,成本远超战机本身的价格。相比之下,中国军贸起步较晚,尽管歼-10CE在实战中展现出体系协同优势,但多数国家仍对中式装备的兼容性持观望态度。 此外,美国的“长臂管辖”也在暗中阻挠中国武器的出口。土耳其曾计划购买中国红旗-9防空系统,但在北约施压下最终毁约;泰国潜艇订单同样因美国干预而流产。这种政治压力让许多中小国家望而却步,即便中国武器的性价比更高。 中国军工的谨慎态度也限制了市场拓展。出于技术保密和地区平衡的考虑,中国武器出口审批比美俄严格得多。阿根廷求购枭龙战机时,中国因顾虑英国抗议而延迟交付,结果让二手F-16钻了空子。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虽体现大国担当,却也错失了不少商机。
很多人都发现了,印巴空战后,歼10CE反而更加不好卖了,虽然一战成名,但现在更多
【16评论】【2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