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的军购新闻频出,节奏快得不像在备战,更像在铺一张大网,往巴基斯坦脖子上罩。但细看内容,那把刀虽然磨得很利,方向却未必只是朝着巴铁。 先说美国。国防部长刚拍了板,准备和印度签个10年期的国防合作框架,不是嘴上谈谈,是连设备带技术整包推进。什么空军联产、舰载声呐、为印度量身定制的F-21,统统上马。洛马、塔塔先进系统、雷神、通用原子,全来陪着印度搞军工。 看着是风光,实际上这是美国一贯的做法:你买得多,我就教你一点;你想自研,我就掐住你的脖子。F-21这架战斗机,听着挺像F-16,但它的唯一卖点就是:只卖印度,别国免谈。说得好听是“定制”,说白了,是做了个印度专属笼子,自己跳进去,还高兴得要命。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没闲着。阿库拉级攻击型核潜艇,第二艘即将交付;基洛级改进潜艇,一口气再来6艘,全带1500公里的“口径”巡航导弹。换句话说,印度已经有能力从海上打击巴基斯坦纵深,乃至在阿拉伯海开辟出一片“水下优势区”。 在公开的说法里,这一切都是为了“封锁巴基斯坦海岸线”“确保海上制霸”。但问题是,用得着这么铺张吗? 谁都知道,巴基斯坦的054A护卫舰,防空+反潜一体化,F-22P也不是吃素的,再怎么说也撑得起沿海防线。印度要真只是打算拿来对付巴基斯坦,至于请来美俄法以开团? 你仔细想,这种跨阵营集齐“五国神器”的操作,从来不是为了打一场边境冲突,这是在堆一个面向区域制衡的大国武库。而巴基斯坦,只是个起点。 我们再说法国、以色列这边,阵风舰载战机、Barak防空系统,AirLORA空射导弹也都在对接清单上。这不是一次单纯的军购,这是一次产业转向。 而这些国家为什么愿意这么配合?答案显而易见:印度是个可以长期消化订单的“好客户”,也是在亚太牵制中国的新工具。美国的第一岛链开始松动,日韩不敢硬顶,菲律宾左右横跳,美国现在要找个“不讲条件的大个子”来替补上场。印度,刚好填空。 于是你看到一个奇景:俄罗斯、美国、法国、以色列,一边打得死去活来,一边在印度军备上握手言欢。为什么?因为他们彼此知道,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一边是军事压制中国的战略卡位,一边是趁印度军工业还没成熟,尽情收割订单。 当然,印度也不是全无算盘。它一直想甩掉“俄式装备靠俄罗斯、欧美装备靠技术封锁”的窘境,这些年也的确搞了不少“本地化”、“自主化”动作。但说到底,它的军工体系始终是拼接的,战机一套语言,潜艇一套语言,地面武器又是第三套语言。谁来整合?没人来,全靠中国出口的转接模块和兼容方案。可它偏偏现在还嚷嚷着要“去中化”。 巴基斯坦这边自然最先受到压力,毕竟印度直接讲了,要封锁你海岸。可真打起来,光靠海上封锁是远远不够的。说白了,这一堆采购项目不是给巴基斯坦准备的,它更多是拿巴铁做台阶,给自己垫一块对中国强硬的心理地砖。 印度一边嘴上喊“邻国第一”,一边把重型装备沿中印边境一字排开;说是反恐,结果每次碰上中巴联演就“临时军演”;自己还没完全消化俄罗斯系统,就迫不及待把美国的军工引进来,让两边军火商抢着对标。这不是防御,是狂飙。 说穿了,印度现在的定位,是美国急于扶起来的“地区战略肌肉”。它有人口,有地盘,稍微给点工业肥料就能生长。可这也注定了它不会被真正放手成长,因为一旦它真成熟了,对谁都不是好事。 美国敢让印度崛起到能跟自己对话的程度?别闹了,美国连自家产业链都扶不起来,现在还在“去工业化”回血呢。它真让你起来,你信吗?只要印度一旦真赚了钱,真有点造血能力了,割起来才方便,你这块韭菜,体量够大,味道够浓,不割你割谁? 印度不傻,但总是算错一个前提:你以为你在利用美国,其实你正在被美国当工具。 回头说巴基斯坦,它确实压力山大。面对印度堆叠出来的“武器拼图”,现有的054A、F-22P确实面临升级压力。但说到底,它的后背不是空的,中国就在身后。中式武器未来要单挑的是印军拼凑出来的美俄法以体系,这是一场技术体系之间的拔河。赢不赢看的是后劲,而不是噱头。 而印度这波操作,看似是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围猎,实际上,是一次野心的预演。真以为自己能吃下这一桌菜?别忘了,桌上不只有你一个客人。中国坐在那里,还没动筷。
南亚暗战曝光:巴铁用手机塔当武器,印度战机成了“睁眼瞎”当全世界盯着印巴边境的
【8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