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中国一架战机被日军击落,飞行员跳伞求生,谁知,竟落到了日军阵地,一群鬼子随即包围了他,可没想到,这位飞行员的举动让日军大为赞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阎海文) 在战争中,一个士兵的牺牲,有时会成为敌人宣传的笑料,可是在1937年的上海,一位中国飞行员的死,却让包围他的日军集体脱帽,为他立碑,更是在敌国首都东京,引发了一场数万人参观的特殊展览。 这位年轻的飞行员,名叫阎海文,他的故事,要从家乡的沦陷说起。 1916年,阎海文出生在辽宁一个乡村家庭,本该安宁的童年,在15岁那年戛然而止,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阎海文被迫和家人流亡到北平,一夜之间无家可归的刺痛,在他心里刻下一道血痕。 阎海文明白,眼泪和愤怒换不回故土,只有实力可以,高中毕业后,阎海文毫不犹豫地考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在他看来,飞机是“万能”的,是收复失地的唯一希望。 在航校,阎海文不仅疯狂学习飞行技术,也像苦行僧一样磨砺自己的品格与意志,他研究中外名将,从拿破仑、华盛顿等人身上学习那种“干干干的精神”,立志要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青年”。 也正因如此,当民族危亡的警钟敲得越来越响时,阎海文早已做好了准备。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阎海文的机会来了,他所在的空军第五大队,驻扎扬州,负责保卫首都南京,也随时支援上海前线,开战后,中国空军连续轰炸日军据点,战果颇丰。 阎海文多次请战,终于在8月17日争取到任务,驾驶霍克-3型战机,飞向上海,轰炸日军的陆战队司令部。 任务完成得相当顺利,但在返航途中,阎海文的座机被日军高射炮击中,阎海文迅速跳伞,可谁知,黄浦江上空一阵怪风,竟把他直接吹向了敌人的阵地。 落地的一瞬间,阎海文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日军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绝境之下,他的头脑却异常冷静,与其被俘受辱,不如站着死亡。 阎海文拔出手枪,对着冲上来的日军接连射击,当场打死五人,又伤了数人,日军被他这股悍不畏死的气势镇住了,一时不敢上前。 阎海文低头看了眼手枪,只剩最后两颗子弹,他没有丝毫犹豫,用倒数第二颗子弹再次射向敌人,然后,他望了一眼祖国的天空,或许是在遗憾自己再也无法驾机翱翔,接着将最后一颗子弹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在日军的注视下,阎海文扣动了扳机,年仅21岁的生命,就这样在敌阵中结束。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停止,阎海文的死,让现场的日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们列队脱帽,为这位中国勇士举行了葬礼,还在坟前立下一块木牌。 更不可思议的还在后面,日本《每日新闻》的记者木村毅,将此事详尽报道回国,在日本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木村毅在报道中写道:“此少年空军勇士之亡,虽如苞蕾摧残……虽为敌军,亦不能不令我全军将士一掬同情之泪也。” 这句话的分量,远不止于同情,它是一种发自对手的、带有恐惧的认可,同年10月,日本东京竟然为阎海文举办了一场“中国空军勇士展览会”,展出他的飞行服、降落伞和手枪。 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前来参观,许多人面带敬意,甚至有人为他落泪,一个侵略国的民众,在一个被侵略国士兵的遗物面前,神情复杂,这种场面本身,就是一种绝妙的讽刺。 战争结束后,阎海文的遗物被送回中国,如今,他长眠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
1940年,八路军一营被日军三面包围,营长竟诈降,还故意扔枪。急的一个连长大喊: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