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思录‖面对美国关税施压,日本“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特朗普7月1日发飙:“我喜欢日本……新的首相也是很优秀的人。但是,他们和其他国家一样,已经压榨美国有数十年,现在很难再达成公平的协议。比如说日本,他们不接受(美国)大米,即使他们正急需大米。其他商品也一样。比如汽车,他们向美国出口了数百万辆汽车,但近十年来我们一辆都没出口过去。他们不买,却在狂卖。这不能被允许。” 日本政府看到特朗普动怒,赶忙中断正常工作,紧急商讨对策。 7月2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回应,日本是美国最大海外投资国,为美创造了最多就业岗位。他感叹,“与其加征关税,不如通过贸易来维护国家利益。” 在美国看来,日本是美国“罩着的小弟”,对美国必须言听计从,美国现在有难,日本必须乖乖进口更多美国商品,缴纳400%驻日美军补贴,还要日元大幅升值,对中国共同采取措施…… “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倒退30年,日本至今心有余悸。现在“关税协议”摆在日本面前,日本会乖乖就范吗? 不会! 因为不管是大米,还是汽车,日本一松口可能就意味着石破茂政府倒台。 先说汽车产业,这是日本经济的核心支柱和“出口引擎”。汽车及其零部件长期以来是日本最大、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即使近年面临挑战,仍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5%-20%左右。丰田、本田、日产等日本汽车巨头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拥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为日本提供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 再说农业,日本粮食自给率(按热量计算)长期徘徊在40%左右,严重依赖进口。国内农业是保障基本粮食(尤其是大米)供应、应对国际供应链风险的最后防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 农业维持着日本乡村社区的存续、人口结构和文化传承。没有农业,许多乡村地区将加速衰退和空心化。“米文化”是日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质的国产农产品(如和牛、特定产地水果、大米品牌)也是日本文化自豪感的来源。 尽管农业经济规模小,但农民团体(如JA农协)拥有强大的政治组织能力和选票基础,使得农业成为日本受保护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政府通过高关税、巨额补贴、价格支持等多种方式保护国内农业。 特朗普让日本“少出口汽车,多进口大米”,石破茂能做到吗?所以,日本现在很难,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不排除日本到最后拿中国利益作交换,“纳投名状”。对此,中方早就放出狠话: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换取所谓关税减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中方绝不接受,将坚决予以反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总量高位运行,2025年1-5月中日贸易额达1252.93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连续15年维持在3000亿美元/年以上水平。 双方在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等领域形成“你中有我”的供应链网络,例如日本高端技术(如精密仪器)与中国制造能力互补。 面对美国压力,日本有可能在稀土矿产、造船订单、芯片材料等方面,以“遏华合作”换取美国豁免,但这无疑于自毁长城、信用破产,“丢了西瓜捡芝麻”。 更何况特朗普政府“钻到钱眼里”,美日600亿美元贸易逆差不消除,日本“大礼包”未必能换得实质性让步。 日本若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纳投名状”,等同于“战术性自保,但战略性自杀”。中日经贸的深度依存决定了“合作而非对抗”才是理性选择,若日本持续战略短视,恐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付出远超短期收益的代价。 日本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但不管怎样,经过这么一出闹腾,美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特朗普:除了中国,没有人能够有与我平起平坐说话的资格。全部都要加税,日本加25%
【158评论】【1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