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吉林一名男子做生意赚得百万身家后,不仅出轨貌美女客户,还殴打老婆。老婆不吵不闹,而是一招让男子不仅失去正常人的资格,还身无分文。
信源:海南网《—百万富翁被妻子送进精神病院,3年后被关成穷光蛋》
李某原是个普通技校毕业生,头脑灵活,手艺不错,胆子也大。90年代末,南方市场兴起汽车改装热潮,他便萌生了创业念头。
叶某是他的妻子,当年为了支持丈夫创业,毅然抵押了娘家陪嫁的一套老房子,还硬着头皮回娘家张口借了十万块。
亲戚们都说她傻,拿命去赌一个男人的未来,但叶某一笑置之:“他是我男人,我不帮他,谁帮?”
最初几年确实艰苦,李某三天两头跑业务,叶某一个人管账、发货、招工,夫妻俩从早忙到晚,连饭都常常是泡面就开。
公司终于熬到了起色,2010年之后,李某逐渐接到了几个大客户,还和一家外资企业达成长期合作。生意红火之后,他变了。
开始还只是衣着讲究,频繁出差,手机不离手。叶某隐隐察觉出些不对劲,有几次晚上李某回家一身酒气,身上还有香水味。
她曾试图质问,但李某一把甩开她的手,不耐烦地说:“别像个泼妇,我在外面谈生意,你懂个屁!”叶某没吭声,只是默默把那句话记在了心里。
后来,公司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客户频频出现在李某的朋友圈里。不久,李某索性搬出去住,说是要“方便和客户对接”,叶某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她悄悄跟踪,果然发现李某与那女人住在一起,甚至已经以“夫妻”相称。而她这个原配,成了摆设。
可更令叶某心寒的,还不是背叛,而是李某的态度。他不再避讳自己的出轨,回家时动辄冷言冷语,甚至在醉酒后拳脚相向。
几次打得她眼圈发青,邻居都看不下去劝她离婚,但她心中还有一线念想:也许李某会回头,也许他只是迷了心。
直到她发现,公司账户上的利润竟大笔转入那名女客户的私人账户,叶某终于彻底死心。那天晚上,叶某独自在书房坐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眼神里已经没有泪,只有一丝冷意。
她开始翻阅精神病相关的法律条款,咨询律师,甚至匿名咨询了几家精神病院。她知道,要让李某名正言顺地进去,得有一套“合法流程”。于是,她开始有计划地“布局”。
首先,她请了一位心理医生朋友,以“企业家心理减压”为由约李某聊天,并悄悄录音。医生记录了李某言谈中的攻击性、暴躁、偏执等症状,并写了一份倾向性诊断。
接着,她找来几个公司高管和老员工做笔录,证明李某近期表现出严重的情绪不稳,经常暴怒摔物,甚至妄想被人算计,提出要安装监控查看“谁在害我”。
叶某还故意在家中制造“冲突”,故意挑起争吵,并悄悄录像。李某暴跳如雷,言语混乱,手舞足蹈,有一次甚至一拳打碎了家里的玻璃茶几。
她把所有资料整理齐全,提交给了精神鉴定机构。
最终,在第三方医院的建议下,警方、民政、医院三方协调后,李某在一次“精神健康强制评估”中,被判定为存在“间歇性精神障碍”,有社会危险性。
根据《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依法实施了强制医疗。
李某进院那天,暴跳如雷,骂街叫喊,叶某静静站在门口,望着他被几名医护人员按在担架上,任他嘶吼,她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不是疯了吗?我帮你治。”
三年后,李某出院孤零零地回到了城郊那套五十多平的老旧小屋。昔日呼风唤雨的“李总”,如今连饭都得省着吃,每月靠儿子不情不愿给的300块生活费勉强维持。
墙上斑驳脱落的白漆,像极了他现在的处境——无人问津。
他越想越不甘,怒气冲冲找到律师,要求起诉叶某,讨回公司和财产。“她趁我进院,更换法人、转走账户里的钱,她这是谋夺!”
可律师翻阅卷宗后,叹了口气:“李先生,问题在于,您虽然现在恢复了行为能力,但无法提供2004年入院时精神正常的证据。
那期间公司变更手续齐全、程序合规,法院不会支持您现在的诉求。”李某一脸苍白,喃喃道:“那我这一切……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