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师长,战死也是死,自杀也是死,反正是一个死字,不如和小鬼子拼个鱼死网破。淞沪会

运赛过去 2025-07-02 18:22:52

彭师长,战死也是死,自杀也是死,反正是一个死字,不如和小鬼子拼个鱼死网破。淞沪会战中,蔡炳炎任陆军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所部参与了罗店血战,战前师长彭善对蔡炳炎进行动员让其奋力杀到若战死家属他给予照顾。 1937年8月25日,罗店战场上硝烟弥漫。日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在陆家宅的街道上,中国军队第18军67师201旅的将士们正与来犯之敌展开激烈的巷战。 硝烟中,一位身着戎装的将领正在前线指挥作战。他就是201旅少将旅长蔡炳炎。他神情严峻,目光如炬,不时通过军用望远镜观察战况,同时向周围的参谋人员下达作战指令。炮火声中,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坚定的意志。 就在几天前,在师部的作战指挥室里,67师师长彭善召开了一场战前动员会。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墙上挂着详细的作战地图,地图上标注着罗店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敌我双方的态势。彭善站在地图前,向与会的各级指挥官详细说明此次战役的重要性。 罗店是通往上海的重要门户,也是淞沪会战中的关键战场。日军决心夺取这一战略要地,而中国军队则誓死守卫。在这场关系到上海命运的战役中,每一个作战单位都肩负着重大使命。 动员会结束后,彭善单独留下了蔡炳炎。办公室里,两位军人面对面而坐。彭善神情严肃却带着关切,他清楚地知道201旅在此次战役中的重要位置。他郑重地向蔡炳炎表示,如果在战斗中有什么不测,他一定会妥善照顾其家属。 面对彭善的关切,蔡炳炎站起身来,目光坚定。他的回答掷地有声,表示在这国难当头之际,个人生死已经不足挂齿,家庭琐事更是小事一桩。他强调自己已经做好了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准备,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这番对话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蔡炳炎的话语中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而是透露出一个军人面对生死时的清醒认知和必死决心。在场的参谋人员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向这位即将奔赴战场的旅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随后的几天里,201旅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陆家宅地区的防御工事不断加固,各营连单位都接受了严格的战术训练。蔡炳炎带领参谋人员反复研究作战方案,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着周密准备。 从动员会到战场,短短数日的时间里,蔡炳炎的身影始终出现在部队的最前线。他深知,作为一名高级军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部队的士气。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一位战士:在这场保卫国土的战争中,中国军人唯有与敌人血战到底。 这就是1937年8月的罗店战场,这就是那个危急存亡的年代里,一位中国军人在生与死面前做出的庄严选择。历史会记住这一刻,会记住蔡炳炎少将和他率领的201旅将士们在陆家宅的英勇表现。 战争即将打响的前夜,蔡炳炎在简陋的指挥部中工作到深夜。桌上的油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仔细整理着个人物品,放入一个布包中。在信纸上,他写下了几行字,是给家人的叮嘱,却并非什么惜别之言,而是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黎明时分,蔡炳炎带着几名参谋走访各个阵地。战士们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有的在检查武器弹药,有的在加固工事。看到旅长亲临一线,官兵们都不由得挺直了腰杆。蔡炳炎走到一处防御工事前,与战士们席地而坐,详细询问准备情况,同时也讲述了此战的重要性。 陆家宅地区的战斗在清晨打响。日军的炮火首先覆盖了中国军队的阵地,紧接着就是大规模的进攻。201旅一营官兵在阵地前沉着应战,密集的枪声在街巷间回荡。蔡炳炎立即指挥部队进行反击,他命令各连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与敌人展开巷战。 战斗异常激烈,日军的进攻一波接着一波。在一次激战中,一名年轻的战士被弹片击中,倒在了街道上。蔡炳炎发现后,立即带领几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将伤员救回。这样的场景在战场上不断上演,201旅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罗店的铜墙铁壁。 午后,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试图突破陆家宅的防线。蔡炳炎始终站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战斗,他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各个战位上。当看到某处防线被突破时,他亲自带领预备队进行反冲锋,多次将敌人击退。 就在这关键时刻,几发子弹击中了蔡炳炎的身体。鲜血很快浸透了军装,但他仍然坚持站立着,继续发出命令。周围的战士想要将他扶下火线,却被他坚定地推开。他的声音虽然微弱,却依然清晰地传达着战斗指令。 最后的时刻,蔡炳炎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姿态。他向身边的部下交代了几句战术部署,然后扶着墙壁,目光炯炯地注视着战场的方向。在他35岁的生命定格之际,201旅的将士们仍在继续着顽强的战斗。 蔡炳炎的牺牲,是罗店血战中无数悲壮故事的缩影。在这场保卫上海的战役中,像他这样视死如归的中国军人还有很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不是敌生我死,就是敌死我生"的誓言不是空话,用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气节和担当。

0 阅读:57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