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希希筹拍《新三国》,他给老戏骨倪大红打了一通电话,他说:“大红老师,我正准备拍三国演义,您能演司马懿不?”结果倪大红回了一句:“我想演赵子龙。” 在2008年的北京,著名导演高希希正在策划一部重大历史剧作——《新三国》。他的目光锁定了资深演员倪大红,希望他能扮演智谋深沉的司马懿。电话响起,倪大红的声音透过线路传来:“大红老师,我正准备拍三国演义,您能演司马懿不?”高希希的声音充满期待。 倪大红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语气坚定地回答:“我想演赵子龙。” 这个回答让高希希稍微惊讶了一下,但他很快恢复了平静,用一句话打动了倪大红,让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司马懿的角色。 这个决定背后,是倪大红多年来对演艺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深厚情感的结晶。1960年,他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话剧演员家庭。由于父母因特殊时期的原因被关进了牛棚,顾不上他,小小年纪的他就在亲戚家流动寄养。那段日子,他学会了自力更生和坚韧不拔。 高中毕业后,倪大红下乡到大庆,那里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成了他的精神慰藉,也点燃了他对表演艺术的梦想。 恢复高考后,倪大红决心考入艺术院校。然而,由于外貌的原因,他先后被军艺和上戏拒之门外。最终,在1982年,中戏因为需要一个长得不太好看的学生而接受了他。在中戏,他的成熟稳重让他成为了班长。 大学一年级时,导演谢晋筹拍《高山下的花环》时来到中戏挑选演员。他被倪大红独特的外貌所吸引,并询问倪大红阅读过的书籍。倪大红一口气列举了四十多本书籍,包括雨果的作品,这令谢晋惊喜不已:“行,就你了!” 在毕业之际,倪大红接到了张艺谋的电话。张导演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既认真又期待:“大红,我看中了你,想邀请你在我的新电影《活着》中扮演‘龙二’这个角色。” 倪大红一时感到既惊喜又紧张。《活着》这部电影,对于刚刚步入职业舞台的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然而,龙二这个角色戏份不多,是个经历曲折、感情深厚的人物。倪大红知道,要想让这个角色生动鲜活,他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 在拍摄过程中,倪大红全心投入。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他深思熟虑。他的表演不仅深刻地表达了角色的情感,也让周围的人为之动容。张艺谋在片场看着倪大红的表演,不时点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 拍摄结束后,张艺谋走到倪大红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诚恳地说:“大红,你的表演真是太棒了。未来如果有合适的角色,我还会找你的。” 然而,即使面对这样的赞誉和未来的电影机会,倪大红并没有沉浸在电影圈的光鲜亮丽之中。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话剧舞台。在那里,他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人物的心理,更真实地呈现生活的多样性。 回到话剧舞台的日子里,倪大红尽管常常只是饰演龙套角色,但他的每一次表演都充满了热情和专注。他深信,无论角色大小,都应该用心去塑造。在舞台上,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他对艺术的献礼,每一个角色都被他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对他来说,舞台是他探索演艺真谛的圣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希希给倪大红打电话,希望他能在《新三国》中饰演司马懿。电话中,高希希的话语充满了诚挚和尊重:“倪老师,我了解过很多演员,可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觉得只有您才能将司马懿演活,至于片酬,您开价!” 这番话让倪大红感到了高希希的真诚和对他演技的高度认可。他对于扮演司马懿的机会感到既兴奋又有些压力。毕竟,魏宗万老师的司马懿已经成为了经典。但倪大红决定接受这个挑战,他深知,这不仅是对自己演技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全新的艺术探索。 在剧组,他与饰演曹操的陈建斌重逢。两人在剧中的互动充满了张力。倪大红的司马懿,虽然外表冷漠,但他的眼神中却透露出深沉的计谋和野心。尤其是在曹操去世后,他那种由内而外的转变,展现了角色复杂的内心世界。 剧中有一幕令人难忘:曹操上马车时,司马懿恭敬地跪着,让曹操踩着他的背上马车。篡位成功后,他又踩着曹操之子的背上马车,冷冷地说道:“为了今天,我等了十年。”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司马懿的狠辣和野心,也彰显了倪大红对角色深刻的理解。 倪大红在《新三国》中的表现,不仅赢得了观众的赞誉,更证明了他多年磨砺下的演技。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是大银幕还是话剧舞台,他都能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演技给予每一个角色鲜活的生命。如他在剧中所说:“我挥剑只有一次,可我磨剑磨了十几年哪!”这句话,仿佛也在诉说着他自己对演艺生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
1、许凯手头的正在拍的那部戏,开机的时候剧本只写了一大半,然后一边拍一边改一边写
【1评论】【3点赞】
老木匠
还是在《孝子贤孙伺候着》里,姐夫看女和尚内衣的眼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