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伊以这12天的火力大比拼,不只是让德黑兰和特拉维夫心跳加速,也让远在莫斯

野外摸鱼哦 2025-06-30 14:54:08

很明显,伊以这12天的火力大比拼,不只是让德黑兰和特拉维夫心跳加速,也让远在莫斯科的普京眼睛一亮:这仗打得,真有点意思。

在俄乌战场僵持近三年、无人机与导弹已经打到审美疲劳的背景下,伊以这场“强国互殴”直接刷新了俄军的战争认知。

怎么刷新?一句话概括:火力密度之高、战术配合之快、防御体系之脆,一切都很俄式,一切又都比俄式更尖锐。

普京盯上了伊朗的导弹表现

伊朗这边,短板很明显:制空权几乎瞬间丢光,防空系统打不出存在感,空军直接蒸发,整场战争只能靠地对地导弹和火箭弹维持体面。

但偏偏就是这点“残阵”中的导弹攻击,打出了高光时刻——直接炸穿以色列科研中心、打残多个军事指挥节点,甚至还精准命中机场和仓库。

以军嘴上不说,媒体拼命淡化,但战后那堆“紧急物资空运”、“防务高官密会”,已经说明了一切。

俄罗斯看得清楚:伊朗用的是“准三流”导弹打出的“准一流”效果,而俄手里握着的,是正儿八经的一流库存。

从“伊斯坎德尔”到“匕首”,从“口径”到“锆石”,俄军手上的导弹清单要精致得多,只是过去出于战略克制,没有像伊朗一样“无脑连发”。

现在看,克制?克制有用吗?伊朗放开打,反而在战略上逼住了对手。所以,俄军内部开始有声音:是不是也该“去克制化”,把“点穴攻击”升级为“连锁打击”?简单说,就是——别再玩一发打一个雷达站了,下一轮,直接连人带楼一起抹掉。

泽连斯基要小心的,恐怕就是这个节奏转变。

反情报失败,是俄伊共同的“内伤”

再说个现实问题:伊朗吃的最大一个亏,不是导弹少,不是战斗机老,而是——人被摸到脸上了还不知道是谁干的。

摩萨德在战争前夕搞定了伊朗十几名情报和军工关键人物,甚至还在德黑兰郊区搭起了无人机组装厂,没人发现。这不是战术问题,是反情报体系全线崩溃。

而俄罗斯,其实也是这一套病。乌军情报部门早就不是“东欧小弟”水平,从2023年开始,俄罗斯境内的“偶发爆炸”“交通意外”“边境起火”,已经从“月度事件”升级成“每周见面礼”。

差别在于,伊朗被打的是军政中枢,俄罗斯目前守住了克里姆林宫。但乌克兰的蛛网式渗透和西方卫星+技术背书,已经把俄方多个机场、弹药库甚至雷达站点拉入“情报真空区”——能打你,打完你还找不到方向。

普京这边已经炸毛了。他是克格勃出身,最受不了的就是这种“有人在你家墙角挖地道你还在睡觉”的状态。所以现在俄军不仅在反思情报系统,还在部署更主动的反渗透行动。这事成了,可能会带来俄乌战场上一个“清洗潮+报复潮”的组合拳。

俄乌局势,到了一个“心理临界点”

现在泽连斯基的处境也很尴尬。

拜登下台,特朗普上台,一边嚷嚷不给“爱国者”,一边连续三天拒绝谈“F-16增援计划”。泽连斯基这边能要的基本都断货。

美欧内部开始“消化战争”,东欧国家也出现分歧,乌克兰最大的依仗正在被掏空。

而莫斯科这边,看着伊以战争的战术表现,突然意识到:不如趁这个档口,把基辅敲醒,干脆利落,打一场真正的“快战”。 过去打了三年,从顿巴斯到赫尔松,始终是“咬住不松”型战术。现在如果俄军换个打法,用“伊朗导弹+以色列密集空袭”的组合方式,配合自身优势资源,打的不是乌克兰阵地,而是乌克兰信心。

一旦基辅真的被“点名清除”,泽连斯基团队被迫转入地下或外逃,整个战争的叙事结构都会被推翻。这就是俄军当前正在酝酿的“全面进攻”背后真正的战略转向。

总结一句话:

伊以战争打给了全世界看,但真正拿本子记笔记记到手软的,是俄罗斯。

他们看到以色列怎么玩制空,伊朗怎么玩导弹,摩萨德怎么玩渗透,然后回头看俄乌战场自己干得那点活儿——太保守,太慢,太分散。

所以接下来,乌克兰真的得当心。

不是战线要崩,是战术风格要换血,是“俄军终于想明白了”:三年试探,够了,现在,要打一场别人都记得住的仗。

伊朗打了12天,以色列伤了元气,俄罗斯可能正准备打一场“超12天”的彻底强攻,来一场不再被低估、不再被搁置的战争总结——下一次战报更新,也许,不会只在东线,也许,是一封写在基辅天空下的“终极声明”。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野外摸鱼哦

野外摸鱼哦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