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一战,清朝不敢拖延下去,兵源匮乏、财政枯竭、舰船尽失并非首要原因。真正令清廷不敢久拖的根源,在于其二百余年来"以少制多,防汉第一"的国策。战至1895年3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旅顺、大连湾、威海、汉城、平壤、鸭绿江、辽东相继失守,淮军精锐五万余人伤亡殆尽,户部存银仅余七千两。表面看来已无力再战,必须停战签约,但深究起来并非如此。 咸丰年间,八旗绿营面对太平军和英法联军时,清廷同样兵饷两缺,甚至京师都被英法联军攻破。但为镇压太平军,清廷不惜授予汉人王爵、允许汉人募兵,倾尽所有也要与太平军死战到底。然而面对英法联军时,却急忙签订条约停战——因其清醒认识到:索要赔款者可忍,动摇国本者必诛。甲午战争本可持久周旋,毕竟大清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完全能拖垮日本。但清廷真正恐惧的,是战事延续可能引发的汉人势力再度崛起,那才是关乎王朝存亡的致命威胁。
沙俄侵占伊犁后,根本不相信清廷有收复新疆的能力,因此虚伪表示,只要清廷克复乌鲁木
【2评论】【5点赞】
不经意时
顺治:“满洲与明朝,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雍正:“且如中国之人,轻待外国之入承大统者。” 乾隆 : “我大清兴于东海,与中国无涉,虽曾受明之官号耶,究不过覊縻各系而已,非如亭长、寺僧本其臣子也” 慈禧:“清非中国,辫子不能去,辫子去中国不亡则大清亡!” 德龄公主:我们不是中国人,但我们是中国的主人
不经意时 回复 06-22 12:46
说清朝是中国历史,是满清自己的策略罢了,说给你们汉人听的。即便到了清末,连梁启超这样的人都不知道皇帝是满人
小飒的热钡罐
大清的满族汉化虽然还算彻底 但作为统治核心的皇族只能算半汉化 整体有点夹生饭的感觉 所以根本不拿汉人当自己人
小飒的热钡罐 回复 大圣齐天 07-07 13:40
老黑
大圣齐天 回复 07-07 01:27
小白。
不经意时
英国还有国王呢,北欧一堆君主制国家!知道为什么满清不行吗?不是因为儒家,也不是集权,而是满人的殖民统治,奴隶制酋长国
人民群众
扯淡,南洋水师根本就没北上…说白了就是朝廷已经腐朽的不行了,到1894年甲午战争,跟平定太平天国的1864年已经不一样了…不管清廷有没有防汉政策,时代都不一样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大批汉族仕绅还在组织民团效力朝廷,1894年甲午战争的时候南方军队没有北上,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就已经东南互保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廷灭亡就已经初见端倪
心海
满遗洗白就和鬼子洗白一样都是侵略者贼心不死,像溥杰告诫弟妹说忘掉皇族身份以普通公民身份生活这才是正确态度
平静~开开开 回复 07-07 10:43
有些话嘛听听就好,要是他真想安心过日子,能积极跑到伪满洲国出任官职?还和倭皇家族联姻。
苦主愁客将不知帅
甲午战败首魁祸首就是李合肥,难道老李的条件比老郑当年光复台湾还难,田忌赛马耍耍手段都能赢。老李不让打洋人老师宁可被洋人打残打趴下
司徒有虚名
清朝从后金建立那一天起,都是以少胜多包括后面的征服战争,所以有满洲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而到了1840年后的晚清,八旗早就废了,以至于一旦与外国作战,骨子里都是不如割地赔款,打又打不赢!
小二上壶茶
还有一条原因就是李鸿章的淮军已经没了,按照满清防汉的政策,驻在北直隶的淮军,一个急行军就可以抵达北京城,哪怕李鸿章再忠诚,这也是满清权贵,不能够容忍的。当初是为了分解湘军势力,才把他调到北方的,甲午的时候湘军已经衰落,才有胆子借刀杀人。等到八国联军的时候,南方的湘系为了不再走淮军的老路,搞了一个东南互保,虽然说有点瑕疵,那谁让慈禧那么牛呢,一个打十几个,还是什么准备都没有的那种打法。
江渐月
防汉防汉,清朝真要防汉只有两条路走,一条路是把汉族杀没了就不用防了,一种是退出中原搞分裂这也不用防了,可结果是汉人在清朝暴增到4.2亿,清朝即使退位也要维持统一。所以,以后谁再说“清朝防汉”挑拨“少民与汉族不合”的话题,不妨逆向想一想,这人八成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吧?
司徒有虚名 回复 07-05 14:19
骑在汉人头上,把他们当奴才不比杀光好吗?你这什么逻辑?
用户11xxx70 回复 07-05 11:57
看来被奴化的很好呀
南若妖
借刀杀人的策略:新疆之战,中法战争针对湘军,甲午针对淮军,
南若妖
大清其实就是一张皮,每个省都各干各的,干起仗来都是往死里打,一点也不像是一家人。只有府县级才是乡党,有认同感,
旅行家秋哥_808
所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