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4月,邓小平视察兰州,在一处工厂的角落中默默工作的一名女工却吸引了他的注意。邓小平走到女工身边,惊讶地问到:“你怎么在这儿?”这名女子是谁?她和邓小平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1961年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家钱三强,专门来到了国家物理研究所,只是他这次来研究所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实验,而是为了寻找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邓小平在工厂里见到的那位女工,也是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王承书。
钱三强找到王承书就是为了告诉她:制造原子弹的浓缩铀这个核心原料生产困难,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原子弹的制造进度就会受到影响。
我们都知道原子弹的制造有着严格的保密程序,便是参与工作的工作人员都不能告诉家里人自己是在做什么!可为什么钱三强却能够打破这个限制,难道王承书跟别人不一样吗?
王承书也没有多说,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说明了自己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但钱三强却再三规劝:“如果你接受了这个任务,国际物理学就再也没有你的名字了,你确定要放弃如今的荣誉吗?”
“这项工作很危险,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结束工作之前你都要跟家人两地分居。” “我知道了,我回去收拾一下东西。” “需要严格保密对吗?我不会跟他们说我要走多久的,请组织放心!”
王承书简单地回到家里跟家里人交代自己要出趟远门,然后就背上了,行囊跟钱三强出发了。
她来到了兰州浓缩铀生产基地504厂,作为厂里唯一的一位女科学家她备受瞩目。大家都想知道她的业务能力,也想知道作为女生,她是不是会拖大家的后腿。
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她比任何人都要踏实肯干。 这才有了一九六四年邓小平考察时的嘘寒问暖,王承书和邓小平是老相识。
全国群英会上,王承书就曾经作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会议,因此与邓小平有过一面之缘。 当邓小平在这里见到她的时候也很吃惊,他没有想到王成书,居然能够放下身段放下之前,自己所有的荣誉回到工厂里没日没夜的做研究。
曾经顶顶有名的物理学家,现在和人一起住着最普通的职工宿舍,吃的饭也都是工作餐,所有的科研经费都用到了研究方面,甚至几个月都吃不了一次肉! 可即便条件这么艰苦,王承书没有说过一次放弃的话。
她的伙伴除了同事,还有那台经常出问题的计算机,经常默默伏案到深夜。 好在在504厂的努力之下,科学家们终于提炼出研究所需的浓缩铀。
这是研发原子弹的关键一环,浓缩铀提炼成功之后没过多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王承书想着自己可以回归家庭了,都要准备收拾行李离开的时候,钱三强再次找到她。
“任务还没结束。” “好,我留下。”
这一次钱三强提出了更为离谱的要求,他需要46岁的王承书改变研究方向,为热核聚变做出贡献。 王承书为此远赴苏联学习,在路上她就已经翻译完了所有学习所需要用到的资料。抵达苏联之后,更是没日没夜地学习。
在王承书带领下,我国在热核聚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她的名字却始终不为人知。 大家也许不知道,他作为气体动力学方面的专家,在1951年就和老师一起提出了王承书—呼伦贝克方程。
在取得博士学位之后,美国的高级研究所高薪聘请她留在美国。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更是为了祖国的研究扎根偏远地区多年!
她说:“不是我不爱美国的优厚生活,而是我更爱自己的祖国。” 我想历史会记住这些科学家,而她作为伟大的女性也会被我们所有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