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几十年来的两岸互动,几十套所谓的对策是有过,楚河汉界分明的是一种,虚伪对话但各捏底线的是另一种,可是都没有逃出“彼此设防,隔岸相看”的怪圈,不论是军事较劲、经济纠葛还是文化拼杀,归根结底,拖住两岸关系的从来就是“信任危机”这四个字。 要么台岛内部自相矛盾、要么大陆方向努力再多也被岛内某些人泼冷水,旧剧本里写的那些章法,早就该翻篇!如今,这出现的“第三套剧本”,在岛内吹响了一个从未有过的信号,“与其纠结不前,不如端起统一这一碗饭”,说难听点,这是岛内面对现实的一种集体觉醒。
说好听点,这是一部分有识之士终于看清了大势的方向,光靠虚张声势搞“对抗”是没戏的,始终怀揣“两个中国”的幻想是死路一条,痛定思痛后,终于明白,想求活,就必须清楚地站到统一的这条大船上来!如果说这个剧本的出台勾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 那一次包机直飞南京的“秘密行程”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次行程要点亮的,不仅是经济、文化上的新坐标,更重要的是让岛内有机会和大陆之间“面对面摊牌”,而不是继续隔空吵架,很多人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早就清楚,他们这次跨海行动,目标一清二楚。
认清大陆发展的红利,拥抱统一的未来,谁都知道,南京在两岸关系的故事里有多具象征意义,这座千年古城凝聚了太多的历史脉络,也被视为中国统一的重要地标之一,这次包机前往南京,不单单是一次行程,更像是一块“大石头”投进了两岸关系这片深水区。 是探路,也是表态,是交流,也算试水温,至少背后的用意你能读到,这是在岛内为潜在的后续安排铺路,而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宋涛,他的“一针见血”,直接给这场行动点出了核心价值观,也给这“第三套剧本”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透露,他送出的那11字金句让人心里按不住鼓噪,值得反复琢磨,“大陆始终是台商坚强后盾”这11个字,每一个字都直击灵魂深处,历史并非两岸的重启按钮,过去发生的种种波折、矛盾、冲突无法改变,可如今站在历史的档口,我们有选择,有方法,有可以抓住的关键。 说白了,对话的窗口期是宝贵的,错过这趟车,不会等你第二趟,更何况,眼下的国际局势“四处风雨”,大陆稳如泰山,已经发展成世界经济的引领者,而台岛呢?小池塘里打转,资源吃紧,国际空间每况愈下,宋涛的这句金句不只是话术,而是摆在眼前对话的核心逻辑。
所有的一切应当以现实条件为准绳,大家坐下来“谈未来”,时间不会冲淡问题,只会让那些不敢面对现实的政治口号越来越不堪一击,表面来看,“第三套剧本”讲的是一次台商、岛内亲大陆人士的台前幕后安排,但是这背后深藏的信号是巨大的,特别是那些一直假装听不见。 假装看不懂的人,难道真的就以为趋势会偏向他们?错,随着时间流转,历史的车轮只会往一个正确的方向驶去,那就是两岸统一,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说到底,岛内挺统一的力量并非无足轻重,而是一直被严重低估,和那些靠“意识形态”吃饭的政客不同。
这些人看重的是民生、经济、民族根基,他们知道,只有走向统一,台岛未来才有真正的出路,只有两岸彻底接轨,才能让年轻人未来的竞争力更强,如今再去回忆那些“台独”立场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撑腰喊话是一回事,脚踏实地搞建设又是另一回事,一句话。 “第三套剧本”意在推动一次历史意义上的握手,这是今后和平统一最重要的交集点,拒绝继续陷在过去的泥淖里,拒绝内耗的虚伪立场,也是对两岸双方都是最负责任的选择,当然,说到这里,我们必须重申两点,一,所谓“第三套剧本”在岛内的意义绝对不仅是一次试探。
而是某种体制内部深层次变革的尝试,对统派力量来说,这是找到新思路的机会,对中立派来说,这是历史洪流里必须作出选择的瞬间,二,这代表大陆伸出的友善“橄榄枝”未变,却也已经亮明了底线,有人可能说这太理想化,但请别忘了,世上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都是怀抱“大义”与“大势”得以实现的,由此可见,“统一”绝对不是一个冰冷的政治名词,它是一条看得到希望的道路,第三套剧本的提出,让人愈加明确,真正的解决之道就在于走正路,正视现实,而不是继续耗在那些虚无的自我感动中。
正如宋涛说的那句11字箴言一样,“大陆始终是台商坚强后盾”眼下的大棋局,已经布在你我面前,于是未来,答案,也就交由每一个人去书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