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开封解放前夕,河南大学做出一个破天荒的决定,举校南迁,三千多名师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4-22 20:11:32

1948年6月,开封解放前夕,河南大学做出一个破天荒的决定,举校南迁,三千多名师生在校长带领下转移到了苏州。正是这一举措将河南大学彻底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1948年的中国,解放战争打得正酣。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的统治摇摇欲坠。那年6月,开封这座古城眼看着就要迎来解放。国民党慌了手脚,蒋介石下令全国高校迁往长江以南,想把文化教育资源攥在手里,保住最后一点颜面。可这命令发出去,像石沉大海,大部分学校压根没动。师生们对国民党早就没了信心,不少人盼着解放军早点来,带来新气象。 但河南大学却是个例外。在校长姚从吾的坚持下,这所学校决定收拾包袱,南迁苏州。这一决定来得突然,像平地一声雷,把全校师生震得晕头转向。当时的河南大学可不是小角色,它的前身是1912年创办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来几经变迁,扎根开封贡院旧址,抗战时还西迁过陕州、嵩县等地,好不容易熬到1946年回开封喘口气。可还没站稳脚跟,就又要跑路,这回跑得更远,直接奔苏州去了。 要搞清楚南迁的原因,得先看看姚从吾这个人。他是胡适的得意门生,历史学界的硬核人物,研究辽宋史出了名。可惜,他跟胡适一样,对国民党死心塌地,对共产党恨得咬牙切齿。1946年,他接手河南大学当校长,踌躇满志,想把学校办成一流学府。他请来钱穆、汪懋祖这些大牛,校园里学术味儿浓得不行。可惜好景不长,解放战争把一切都搅得天翻地覆。 1948年6月中旬,开封战云密布,解放军兵临城下。姚从吾坐不住了,他召集全校开会,拍板说要南迁苏州,还计划以此为跳板,最终跟着国民党退到台湾。这决定一出,校内炸了锅。师生们有的懵了,有的急了,可奇怪的是,没人跳出来公开反对。有人说是姚从吾把大家忽悠住了,有人觉得是大家怕惹麻烦不敢吭声。真相到底怎样,谁也说不清。总之,三千多号人,就这么被他带着上了路。 蒋介石的命令是个大背景,但别的学校都没动,姚从吾偏要走,明显是他个人的执念在作祟。他认定共产党来了就没好日子过,宁可拖着全校跑,也不想留在开封冒险。这选择在当时看来匪夷所思,现在回头看,更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南迁不是说着玩的,三千多人,说走就走,谈何容易。那年月,交通工具稀缺,路上还全是战乱。师生们挤在破旧的车里,一路颠簸,炮声时不时从远处传来。吃的喝的都不够,大家只能硬扛着。好不容易到了苏州,一个个累得跟散了架似的。可到了地方一看,条件比想象的还差,住的地方简陋,教学没法正常搞,连吃饭都成问题。 姚从吾倒是没闲着,到了苏州还想接着办学。1948年秋天,学校硬着头皮开课,可没图书没设备,课上得七零八落。留在开封的家当运不下来,师生们心里也憋着一股气。有人开始嘀咕:这南迁到底图啥?可还没等他们缓过劲来,更大的麻烦来了。 1949年4月,解放军渡过长江,势不可挡。4月27日,苏州解放,河南大学还没喘口气,就又陷入了绝境。姚从吾一看大势已去,跑路的心思彻底暴露。他没跟师生们商量,更没想着一起扛下去,而是收拾东西,一个人溜去了台湾,把学校扔在了一片混乱里。 姚从吾跑了,留下来的师生傻了眼。学校没了主心骨,乱成一锅粥。有人骂他不仗义,有人愁学业怎么办。好在党中央没不管这摊子事,派人来收拾局面。一部分学生留在苏州,编进了当地学校;另一部分费尽周折回了开封。1949年7月,部分师生带着仅剩的物资回到原址,8月学校在开封复校。可这场南迁折腾得太狠,河南大学元气大伤,图书没了,设备毁了,名声也臭了。 从那以后,河南大学就没缓过来。曾经它是中原地区的骄傲,可南迁一闹,地位一落千丈。后来重组虽保住了命根子,但辉煌再也不见。看看今天的河南大学,虽然是省属重点,可跟郑州大学一比,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更别提挤进211、985的行列了。这场南迁,成了它抹不去的伤疤。 至于姚从吾,到了台湾后,他在台湾大学接着教书,还搞了个辽金元研究室,学术上混得不错。可河南大学南迁这事儿,成了他甩不掉的包袱。有人说他自私,有人说他胆小,反正没几个人夸他。

0 阅读:921

评论列表

乐天张zz

乐天张zz

2
2025-04-24 00:13

解放初期,河南大学又被分拆,搞得七零八落,这才伤筋动骨了。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