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乔冠华想归葬故乡盐城却遭拒绝,无奈之下,妻子章含之找到一位朋友帮忙,

小博大史 2025-04-22 11:45:56

1985年,乔冠华想归葬故乡盐城却遭拒绝,无奈之下,妻子章含之找到一位朋友帮忙,没想到,此人在当时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表示:“放我这吧,我可以替他守墓!”   1971年,联合国大会会场内,身着黑色毛呢大衣的乔冠华神采飞扬、踌躇满志,向世界展示着新中国外交官的风采,那一刻,他用爽朗的笑容、自信的步伐,向世界诠释了中国的自信与从容,这一幕,成为他外交生涯的巅峰,亦是其一生的写照。   鲜为人知的是,在乔冠华辉煌的外交生涯背后,还有一段跨越生死的深厚友谊,时间倒回1943年的重庆,乔冠华与李颢医生的首次相遇,便是在生死攸关之际,当时,因肠穿孔引起的腹膜炎险些夺去乔冠华的生命,是李颢医生不眠不休的紧急手术,才让他捡回一条命。   虽然身份特殊,不便公开真实身份,但乔冠华与李颢医生的友谊却在病榻之上迅速升温,住院期间,两人惺惺相惜,常谈人生理想,分享著作,乔冠华赠予李颢医生珍藏的《论持久战》,引领其走进革命的殿堂,而李颢医生也通过乔冠华,加入了党组织,从此,两人成为了生死之交、患难与共的挚友。   尽管工作变动,两地分离,但乔冠华与李颢医生的友谊从未断绝,乔冠华时常牵挂昔日恩人,嘱咐其前往北京进修,提携照拂,而李颢医生也始终惦念故友,即使乔冠华陷入事业低谷、妻离子散,他也委托儿子常去探望,雪中送炭。   当乔冠华在北京病逝,走完坎坷人生时,李颢医生再次伸出了援手,他得知乔冠华骨灰安葬受阻,便慷慨解囊,邀其“落叶归根”,那一刻,他们跨越生死的友谊,再次惊艳了时光。   他的外交才华、坎坷人生和入土归宿,无不令人唏嘘,而贯穿其中的,是亘古不变的知己之情,和安息故土的质朴愿望,这个愿望,虽然直到弥留之际才吐露,却早已埋藏在他的心底,因为,他曾多次流露过想在苏州养老的心愿,而那秀美的园林,也常常令他心驰神往。   乔冠华虽然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生前的一个心愿,却在弥留之际才得以吐露,原来,这位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曾多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表达过,想要在苏州安度晚年的愿景,那秀美的园林、悠然的氛围,似乎早已让他心驰神往,只是谁曾想,这个质朴的心愿,竟要等到百年之后,才得以实现。   乔冠华去世后,按理说,他的骨灰应该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以彰显其非凡的人生贡献,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遗孀章含之在骨灰存放三日后,就将其取回,长达两年之久,一直安放在自家卧室之中,每当思念丈夫,一方小小的骨灰盒,就是她最大的慰藉。   章含之之所以迟迟未将乔冠华骨灰安葬,是因为她决意要完成丈夫“落叶归根”的夙愿,然而,让人唏嘘的是,当她满怀希望、带着骨灰来到乔冠华的家乡盐城时,当地的冷遇,却让她的愿望化为泡影,正当章含之一筹莫展之际,远在苏州的李颢医生,再次向老友伸出了援手。   李颢医生得知乔冠华“死无葬身之地”的遭遇后,立即慷慨解囊,邀请其骨灰落户苏州,他不计回报,甘愿为挚友守墓,只为让乔冠华得以在梦想的园林安息,对于章含之来说,这份跨越生死的友谊,让她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就这样,在李颢医生的帮助下,乔冠华的骨灰,最终落户在苏州东山一处宁静的墓园,背靠青山,面朝太湖,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与乔冠华生前的憧憬暗合,而他的至交好友,也终于可以长伴左右,以实际行动诠释何为“士为知己者死”的真谛。

0 阅读:111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