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猪骗进来杀?”4月17日,南京一买家真金白银1700万,合法合规通过招商引资

刘明讲讲社会 2025-04-22 08:33:35

“把猪骗进来杀?”4月17日,南京一买家真金白银1700万,合法合规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承包的2900亩精品水产养殖项目。结果当地轻飘飘一张盖着红章的行政通知,企业不仅关门大吉,还让上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 网友:现代社会还能发生这种事儿? 信源:大象新闻——“1700万农文旅项目遭堵门”引发关注 当地回应 2025年4月的南京,一派祥和宁静,可张圩社区蒿子圩片区却一片混乱。愤怒的村民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质问着。原本计划在此建设生态旅游综合体的工地,气氛紧张压抑。一千七百万元的投资似乎打了水漂,投资者纷纷指责“政府招商出尔反尔!”。 2023年6月,那时的蒿子圩还未被开发,保持着原始状态。张圩社区通过正规的公开招标流程,将这片总面积为2901.36亩的土地及水面的十年使用权,以租赁的形式交给了江苏楠宁溪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招标公告明确说明,这片土地的规划用途为“水产养殖、垂钓比赛等多种农业、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项目”,每年的租金固定为120万元,此外,还需要支付利润的10%作为分成。 合同条款虽然写明“土地资源维持原样,不能随意加盖建筑物”,但也允许企业进行“必须的改造”。楠宁公司看好这块土地的发展前景,想要将其打造成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因此投入巨额资金1470万元成功中标。 接下来几个月,蒿子圩彻底变了个样。楠宁公司下了血本,又是除草,又是修缮,还买了好多蟹苗,把原来乱糟糟的芦苇荡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养鱼池塘。他们还搞了个钓鱼比赛,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玩,那阵子,蒿子圩简直成了乡村发展的模范代表。 公司原本发展顺利,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2024年9月,企业又投入1000万扩大养殖规模,没想到突然被张圩社区告知:蒿子圩属于“禁养区”,必须立刻停止养殖。这消息让楠宁公司措手不及。 更让人纳闷的是,这块地方,浦口区2018年规划说是“禁养区”,到了2020年南京市的规划,又变成了“限制养殖区”,禁止水产精养。两版政策前后相互矛盾,企业根本无计可施。 更何况,当初签订合同时公司已明确说明要进行水产养殖,社区相关人员无一人反对。在后来的项目施工时,街道和社区一直有人在场,还特意安排人员教大家种大豆和油菜,但从头到尾都没说过禁养这类事。 合同终止后,从2024年11月起,楠宁公司就麻烦不断,先是停水停电,后来连施工的路都被堵住了,干什么都不方便。 到了2025年4月,街道和社区更是直接派了挖掘机,说要修缮什么被破坏的堤坝,结果把蟹塘的围堤给挖开了,好多蟹苗都死了,公司损失巨大。 而且更早的时候,张圩社区已经把楠宁公司告到法院,要解除合同不说,还要他们赔偿损失,情况对楠宁公司非常不利。 法庭上,街道和社区否认了封路和断电这些做法,反而说是村民自己做的。双方说法不一致,事实究竟如何变得很难辨认。 2025年4月17日,浦口区发布公告,承认“街道在审批过程中没有严格把关”,并且说明区纪委监委已经开始调查。但公告也提到,相关企业可能违反了《防洪法》,对滁河堤防造成了破坏。 不论如何,社区单方面的毁约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企业前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土地购置、设备采购、厂房建设等,这些投入瞬间付诸东流,造成沉重经济负担。同时,企业基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本期望通过项目获利,合同终止使预期利益落空。 在声誉方面,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会因社区的违约行为对企业的履约能力产生怀疑,导致企业市场信誉降低,行业形象受损,进而被边缘化。再加上企业原有的投资规划被打乱,业务布局受阻,可能错过发展机遇,陷入困境。 此外,员工利益也受损害,就业岗位减少,员工士气低落,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企业对该社区及当地政府的诚信度产生质疑,对当地营商环境失去信心,这种不信任感还会警示其他潜在投资者,降低社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最终损害社区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 本来民营企业发展就十分艰难,相关部门更是不能断他们活路 那么,这件事到底是政府部门的失误,还是企业自身的违规行为?

0 阅读:2
刘明讲讲社会

刘明讲讲社会

社会事件我喜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