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因会议机密被泄露,蒋介石大怒,让秘书长吴铁城彻查此事,沈安娜知道后,主动去找吴铁城,说:“我有一个线索!”
1946年,蒋介石的秘密会议内容莫名其妙泄露,上了报纸头条,他气得七窍生烟,下令彻查。秘书长吴铁城忙得焦头烂额,却一点头绪都没有。就在这时候,负责记录的沈安娜主动找上门,说自己知道点线索。这事儿听起来就蹊跷——她一个文职人员,能知道啥? 沈安娜,1915年出生在江苏泰州,家里是读书人出身。她从小脑子活,学东西快,尤其擅长速记,这本事后来成了她革命生涯的敲门砖。1930年代,上海街头抗战气氛浓厚,沈安娜受影响,决心干点大事。1938年,她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革命路。1939年,国民党中执委朱家骅看中她的速记能力,把她推荐给了蒋介石当会议记录员。从那以后,她就以这个身份在国民党内部潜伏了整整15年。 沈安娜不是那种高调的人。她平时就上班回家,生活简单得不行,几乎不跟人来往。加上有朱家骅撑腰,她在国民党那边混得挺稳,没人怀疑她。实际上,她是中共地下党员,专门搜集情报。这双重身份让她如履薄冰,但也干出了不少大事。
1946年,蒋介石憋着对付八路军和新四军,偷偷开了几次高层会议。这些会都选在南京,保密级别很高,参加的都是核心人物。沈安娜作为记录员,每次都在场,把蒋介石的计划一字不漏记下来。结果,会议刚结束没多久,南京的报纸就炸了锅,头条直接把蒋介石的计划抖了出来,连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 蒋介石看到报纸,气得差点没背过去。他本来想着悄悄行动,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舆论还一边倒骂他。这事儿让他既丢脸又害怕,怕以后啥计划都藏不住。于是,他把秘书长吴铁城叫来,拍桌子让他赶紧查出是谁泄的密。 吴铁城接到任务,压力不是一般大。参加会议的有几十号人,都是有头有脸的,查谁都不好办。他挨个排查,问来问去,却没啥进展。沈安娜作为记录员,本来挺显眼,但吴铁城没怀疑她。一来她有朱家骅罩着,二来她平时太低调,压根不像会惹事的人。吴铁城就这么把她忽略了,注意力全放在那些军官身上。 其实,泄密的正是沈安娜。她把会议内容记下来后,偷偷传给了中共组织。她干这事儿不是头一回了,早就轻车熟路。不过这次动静太大,她也捏了把汗。她跟丈夫华明之说了这事。华明之以前是中央特科的,经验老到,觉得吴铁城查不到人迟早会回头找她,建议她主动出击,给个假线索把水搅浑。
沈安娜一琢磨,觉得有道理。她找到吴铁城,说那天开会时她离开过一会儿,看到有个《中央日报》的记者在门口晃悠,怀疑是他偷看了记录。吴铁城正愁没方向,一听这个,觉得靠谱,马上把矛头转向了记者。经过查,发现还真有个记者常在会议附近转,挺可疑。吴铁城忙着追这条线,沈安娜这边自然就安全了。 最后,记者那边没查出硬证据,事情不了了之。沈安娜这一手,既保住了自己,又让吴铁城白忙活,脑子真是灵。 1946年那次危机过去后,沈安娜没停下脚步。她继续在国民党内部潜伏,记录各种机密,军事的、政治的,只要对中共有用的,她都想办法送出去。她干这活儿特别小心,渠道也隐秘,国民党那边一直没抓到把柄。 1949年,国民党眼看要完,南京乱成一团。沈安娜接到中共指令,撤离潜伏岗位。她收拾东西,低调离开,混在逃难的人群里,安全到了解放区。15年潜伏,她没露馅,还带回了无数情报,对解放战争帮了大忙。 沈安娜后来回了内地,过上普通日子。她不爱张扬,晚年偶尔翻翻旧笔记,回想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她的故事进了中共情报档案,成了传奇。她一个女人,在那种环境下靠脑子和胆子撑了15年,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