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写得蕞好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文论
刺猬书屋读书汇
2025-04-21 15:08:23
🌿
很早以前读过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还有《文学或者音乐》,大概都可以算作他的文论集。当我看到他公布自己文学创作的来路——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纳对他不同创作阶段的影响,就被他的坦诚而感佩。
🌿
著名作家大概都难逃应邀作序这档子事,马爷就出版过《小文65》,是他的序跋集。余华的序和评也不少,这本《世界上的迷路者》收集的就是他的序,和自己创作谈的文论。
🌿
对,一本旧作集。不过收编在一起,相当于集中复盘余华的文论,也挺扎实的。我再次相信,余华写得蕞好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文论。
🪴🪴🪴摘一些你们品品🪴🪴🪴
💬
我们的想象力会在一只茶杯面前忍气吞声。
💬
我们的悲剧在于无法相信。因为我们无法相信,奇迹也就无法呈现。
💬
作家不是神甫,单一的解释与理论只会窒息他们,作家的信仰是没有仪式的,他们的职责不是布道,而是发现,去发现一切可以使语言生辉的事物。
💬
我想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正确的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
欲望和美感、爱与恨、真与善在精神里都像床和椅子一样实在,它们都具有限定的轮廓、坚实的形体和常识所理解的现实性。
💬
人只有进入广阔的精神领域才能真正体会世界的无边无际。我并不否认人可以在日常生活里消解自我,那时候人的自我将融化在大众里,融化在常识里。这种自我消解所得到的很可能是个性的丧失。
💬
我的写作就像是不断地拿起电话,然后不断地拨出一个个没有顺序的日期,去倾听电话另一端往事的发言。
💬
性格关心的是人的外表而非内心,而且经常粗暴地干涉作家试图进一步深入人的复杂层面的努力。因此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
💬
艺术家是为虚无而创作的,因为他们是这个世界上仅存的无知者,他们唯一可以真实感受的是来自精神的力量,就像是来自夜空和死亡的力量,他们的肉体腐烂之前,是没有人会去告诉他们,他们的创作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所以他们只能来自于无知,又回到无知之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