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20 21:49:06

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将他葬在重庆。   范绍增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   与父亲的期望不同,范绍增从小便表现出对书本的厌恶。   尽管父亲费尽心思以棍棒教育他,但范绍增依然不改其志。   宣统三年,范绍增响应了革命的号召,投身军旅。   加入同盟会后,他与张作霖结为朋友。   在随张作霖东征西战的过程中,范绍增屡立战功。   短短几年内,他便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晋升为团长。   在参与反袁战争和其他战役时,范绍增屡次化解危机。   凭借这些战功,他成为了四川军阀杨森的重要部下。   范绍增甚至在三十多岁时便晋升为师长。   但范绍增因其功绩过大,逐渐引起了杨森的忌惮。   杨森担心范绍增日后威胁自己的地位,图谋将其除去。   范绍增很快识破了杨森的阴谋,并在适当的时机果断脱离了杨森,开始寻求新的庇护。   最终,他投奔了四川的另一位军阀刘湘。   进入刘湘的阵营后,他很快与地方黑帮产生了勾结。   与黑帮的合作,让他背上了军阀与匪帮勾结的恶名。   范绍增在重庆修建了范庄公馆。   这个庄园奢华至极,设有舞厅、游泳池等设施。   他的妻妾成群,最著名的便是他与十七姨太之间的关系。   两人在庄园中形影不离,生活极其奢华,甚至有传言称,十七姨太的事迹被编撰成了《十七姨太外传》,广为流传。   杨秀琼,年仅19岁时便因其出色的游泳成绩和美丽的容貌受到关注。   她的身份显赫,然而她被安排嫁给了范绍增,成为了他的姨太太。   蒋介石通过这样的安排来笼络人心。   然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范绍增毅然放弃了豪华的生活,决心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他主动将自己的豪宅提供给蒋介石作为临时住所,并申请参战。   蒋介石任命他为第十一兵团副司令。   范绍增前往上海前线。   虽然在正式的军职上,范绍增并未得到强有力的武器和支持,但他在四川迅速组织了一支具备战斗力的军队,亲自领导四个团的兵力进行抗战。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江西东乡的第一次遭遇战,以及后来的宜昌防线战斗。   他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往一线,鼓舞士气,最终成功打败了日军。   范绍增赢得了民众的高度赞扬。   此时,他也越来越意识到民众的支持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1941年,群众自发前往他的司令部慰问,范绍增对此表示深深的感激。   1942年,他成功炸死了日军第十五师团团长酒井直次。   这一战果令日本军方极为震惊。   然而,由于他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终究未能得到更多的实权,最终被调往无实际权力的第十集团军任副总司令。   抗日战争结束,范绍增开始感受到蒋介石政治上的限制。   他认为蒋介石的领导方式不够宽广,且越来越倾向于内战。   此时,范绍增更加关注和平与国家的未来。   于是,他开始主动参与各类爱国活动,并在上海组织起了“益社”。   1949年,在局势变化之际,他决定起义,选择支持新的中国政府。   他主动将武器上缴,并被分配到湖北军区,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   范绍增进入国家体育部门工作。   此外,范绍增决定严格遵循共产党的“一夫一妻”政策,开始遣散自己的妻妾。   尽管他曾以黑道生意致富,与上海青帮头目杜月笙合作走私鸦片,生活奢华,但在起义后,范绍增改头换面。   范绍增的妻妾共有七个,其中包括原配陈文兰以及几位文化背景较强的妻妾,如赵蕴华、何蜀熙等。   起义后,他召开家庭会议,宣布按照党纪,所有妻妾将分开,各自前往不同地方。   此举令家人痛苦不已。   在随后的日子里,范绍增的子女们逐渐散居四方,部分移居香港,部分留在大陆。   1977年,范绍增去世。   12个子女因对于遗产和葬地的不同意见,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争执。   各方子女的意见分歧不断,部分希望将父亲葬在故乡,另一些则主张葬于重庆。   经过数十年的争斗和多次的调解,最终,范绍增的8位在世子女达成共识,决定将他安葬在重庆。   参考文献;[1]森贻.川军八十八军军长范绍增[J].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0(1):11-12              

0 阅读:0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