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

混沌于浮云 2025-04-20 21:18:38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但钱永刚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 钱学森这人,牛得没法说。1911年12月11日生在上海,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1923年上了北京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34年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次年跑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航空工程,跟着大牛冯·卡门混,1939年拿了博士学位。后来他在火箭和喷气推进领域搞得风生水起,成了顶尖专家。1955年,他顶着压力回国,干劲十足地投入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当过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带着团队搞出了“两弹一星”,直接让中国航天站上世界舞台。 钱永刚是钱学森的独子,1948年出生在美国加州。1955年9月,他才7岁,就跟着爸妈坐船回了中国。刚到北京时,他一句中文都不会,家里住的是平房,跟美国的小洋楼没法比,生活一下子变得特简朴。他妈蒋英是音乐家,平时管着他和妹妹钱永真。钱学森忙科研,经常不着家,偶尔回来吃顿饭,聊几句就钻书房忙去了。家里人都习惯了,他一进书房就没人敢吵他。钱永刚小时候就这样长大,慢慢学会自己拿主意。 钱永刚上学那会儿,真挺坎坷。初中时,他报名参加数学竞赛,想证明自己有两把刷子。结果考完一看,30分,满分不知道多少,反正这成绩够呛。他心里挺堵,回家把成绩单给钱学森看。钱学森瞅了一眼,没发火,也没说啥重话,就淡淡来了一句:“尽力了就行,成绩不是全部。”拍拍他肩膀就算完事。钱永刚松口气,但也纳闷,爸咋这么淡定? 到了高中,事儿更大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了,学校停课,学生不上学,天天闹腾。钱永刚念到一半,书读不下去了。那年冬天,部队征兵,他琢磨着不能在家闲着,就跟钱学森说想去当兵。钱学森正看文件,抬头看他一眼,点点头:“你想去就去吧。”没拦着,也没多问。没几天,钱永刚就背着包上了火车,去部队了。钱学森没托关系,也没给啥特殊照顾,就这么放手。 部队里,钱永刚过得不容易。刚去时,他在基层干活,天天下地,晚上睡硬板床,累得够呛。他想好好表现,争取进步。有回连队评“五好战士”,他成绩不错,以为自己能上榜,结果因为家里背景被刷了,名额给了别人。他心里不是滋味,但没辙,只能接着干。参军9年,他一直没入党,也没提干。有次领导给他个技师培训的机会,他去了,学完拿了证书,可还是没啥改变。他把证书扔抽屉里,也没再多想。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砸下来,钱永刚27岁了,十年没摸过书。他找了几本旧课本,晚上点着灯熬夜看,数学公式都快忘光了。他咬牙复习,硬着头皮上考场。1978年,他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进学校时,他岁数最大,同学都比他小,但他特拼,课堂上老坐前排,笔记记得满满当当。毕业后,他有机会去美国留学,学计算机科学。住小公寓,吃面包,天天泡图书馆,终于学成回国,干起了科技研发。他没钱学森那么大名气,但在自己领域里也算站稳了脚。 钱学森晚年身体不好,有回父子俩聊天。钱学森问他:“你会不会觉得我带你回国是个错?在美国你可能过得更好。”钱永刚想了想,说:“有过动摇,但我不后悔。您爱这片土地,我也理解。”他还说:“您是个好父亲,给了我自由。”他觉得,钱学森虽然忙事业,没怎么管他,但关键时候从不压着他走固定路。数学30分时,鼓励他别怕失败;参军时,支持他自己闯。这种信任让他在弯路上也能找到方向。 钱永刚后来常说,父亲对他的影响不是耳提面命,而是放手让他试错。他感激钱学森没把他绑在“科学家儿子”的框里,也敬佩父亲对国家的付出。他的人生虽然磕磕绊绊,但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了。

0 阅读:232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