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1979年,我军一名小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突然被人用石头砸了一下

青锋人物 2025-04-20 13:14:19

“啪!”1979年,我军一名小战士正在越南的农田里挖红薯,突然被人用石头砸了一下,他抬头一看,竟然是4个越南士兵走了过来。

1979年,随着中国与越南战争的爆发,我军在越南境内展开了复杂的反击作战。在这一背景下,121师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深入敌后,利用有利地形伏击敌军并切断其退路与增援通道。这是一次危险且充满未知的行动。为了完成任务,121师迅速组织了队伍,朝着预定的伏击地点进发。

那天早晨,121师行进在越南北部的峡谷之中。突然,一团浓雾从山谷间涌出,逐渐吞噬了前方的视野。空气中的湿气弥漫,能见度骤降,行军队伍陷入了困境。就在雾气最浓之际,部队误入了敌军的控制区。随着双方的接触,交火迅速爆发,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回荡在这片迷雾中。此时,陈书利与其他数名战士失散,各自寻找掩护。

在混乱中,陈书利和6名战士汇合,组成了一个七人小分队。尽管人数不足,装备简陋,他们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维持着战斗力。队伍的武器配置相当简陋,仅有三支步枪,其余战士则身受轻伤,无法战斗。形势险恶,小分队决定寻找一处可以暂时避难的地方,以便待机反击。

他们最终找到了一处破旧的木屋,屋内堆积着几十袋化肥,成为了他们暂时的防守阵地。陈书利立即指挥队员利用化肥袋堆积的掩护,建立起了简单的防线。敌军很快追了上来,向木屋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尽管人少,武器有限,但陈书利凭借着过硬的战术素养和精准的射击,不断击退敌军的进攻。他选择最合适的位置进行射击,精准的火力打击令敌人频频吃亏。

然而,随着战斗的深入,情况越来越不利。木屋四面受敌,敌军不仅使用步枪射击,还逐渐调动重型武器进行轰炸。随着弹药的消耗殆尽,队员们的体力也在急剧下降。陈书利深知,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被敌军围歼。他冷静地分析了当前局势,决定采取突围行动。为了激励士气,他时刻保持镇定,表面上鼓励队员们要积极战斗,坚决不放弃,甚至笑称“每打掉一个敌人就是赚了一个”。

到了傍晚,敌军终于失去了耐心,开始加大攻势,用重炮猛轰小木屋。面对不断逼近的危险,陈书利果断做出了决定:趁敌人集中火力时,实施突围。夜色逐渐降临,敌人的视线被夜幕所阻隔,为突围提供了一定的掩护。

小分队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实施了突围。尽管途中困难重重,但陈书利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带领队员们成功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然而,雾气的再次侵袭使得队员们再次失散。 第二天清晨,陈书利独自一人行走在越南北部山区的丛林中。经过一夜的跋涉,陈书利又累又饿,双腿发软,一颗心却始终悬着,惦记着失散的战友们。

眼看天色渐明,陈书利加快了脚步。突然,他瞥见一片红薯地,顿时欣喜若狂。"嘿,天无绝人之路!"他暗自庆幸,三两下窜进地里,用手使劲刨起来。

殊不知,几双眼睛正盯着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啪!"一颗石子击中了陈书利的后背。他霎时回身,只见四个全副武装的越南士兵向他逼近,口中还呢喃着什么。

"完了,让他们认出我的身份,就死定了!"陈书利心头一紧,瞬间明白了对方把自己当成了友军。他默不作声,悄悄把手按在了枪上。

就在越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时,陈书利抬手就是一梭子弹。"哒哒哒"枪声响起,四个敌人应声倒地。陈书利惊魂未定,红薯也顾不上挖了,抄起枪,撒腿便跑。

一边跑,陈书利一边在心里盘算:刚才开枪,声势太大,说不定附近还有敌军。得赶紧撤,越快越好!他咬咬牙,向东南方向的大山跑去。

一路上,陈书利心乱如麻,总想着散落的战友:他们现在怎样了?有没有汇合?会不会被敌人抓住?这些思绪萦绕在脑海,让他寝食难安。

"不行,我得尽快找到大部队,还要搞清楚弟兄们的下落!"陈书利暗暗发誓。临行前,师长曾鼓舞全师将士:"此去高平,生死予共,祖国胜利,指日可待!弟兄们,勇往直前!"这番话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就这样,陈书利日夜兼程,翻山越岭。他躲避敌人,寻找友军,一步不停,一刻不歇。饥饿和劳累,似乎都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

终于,五天五夜过去,陈书利遇到了121师的哨兵。他泪如雨下,激动地扑进战友怀里。当听说那六个失散的战友已经平安归队时,陈书利长舒了一口气,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此时,朝阳喷薄而出,照亮了战士们斑驳的军装和坚毅的面庞。陈书利望着东方的红日,心中燃起了希望:只要大家万众一心,爱国守疆,哪管前方道路多险,定能战胜一切艰难!

0 阅读: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