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财政部发布了最新预算数据,2025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10.34万亿,连续三年超过10万亿。 四川、河南分别以5983亿元、5272亿元,连续多年霸榜前二,成为财政转移支付的“最大受益者”。 东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多个省份都超过]3000亿,而湖南、湖北、河北则都超过了4000亿元。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经济大省则再次垫底。 转移支付总额,四川、河南最多,可如果以人均转移支付额来衡量呢? 以人均转移支付来看,最高的是西藏、新疆、青海和宁夏。其中西藏是唯一人均超过5万元的省份。转移支付总额最高的四川、河南,人均数据仅居于中游。不幸的是。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人均转移支付仅1500多元,还是倒数第一。人均转移支付的前十名为西藏、青海、宁夏、新疆、黑龙江、甘肃、内蒙古、辽宁、吉林、贵州。 东三省因经济转型困难、人口外流、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财政自给率普遍低于50%,必须依赖转移支付,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如公务员的工资、养老金的发放等)。 从资源与粮食输出的角度看,黑龙江作为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贡献了全国约1/10的粮食;辽宁、吉林的石油、煤炭等资源也曾通过“北煤南运”以非市场定价的方式支持了全国发展。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中心,东三省承担了国企改革的历史成本。当前,东北的劳动力大量流向沿海地区,但其社保缴纳多留在本地,这也间接充实了东部财政。 东北获得较多的转移支付,本质是对其资源输出、战略地位和历史负担的补偿,而并非占便宜。但客观说来,从长远来看,长期依赖转移支付,也暴露了东北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但这种问题,是东北自身能解决的吗?
前些天,财政部发布了最新预算数据,2025年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10.34万亿
命难违运事
2025-04-20 13:09:23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