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彩礼之争吵到我眼睛了,于是,去看了一下法律解释,发现没有舆论场对立的那么焦虑。
司法上,彩礼有可返还的情形。
⭐️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原则上应返还彩礼。
彩礼,成立的条件是缔结婚约。
作为给付彩礼的民俗契约中,代表着以答应结婚为前提。
反悔不肯领证登记,就是毁约,应返回彩礼。
⭐️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未共同生活应还彩礼。
如果一直没有共同生活,也就没有夫妻之间相互协助、共同生活的经历,没有婚姻的事实意义。
⭐️婚前给付并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离婚时应还彩礼。
由于给付彩礼,导致生活陷于困境,结婚时间不长,离婚的时候,可以诉求返回彩礼。
⭐️在详细解释中,共同生活情况,与孕育情况,都是返回彩礼的考量因素。
比如说孕育情况。
许多女同胞认为,彩礼是一种生育补偿,但当代现实世界,许多女同胞并不愿意生育。
那么,婚后不生育,这个可能也是可返回彩礼的一个点。
但目前的法律,可返回的婚姻时间标准有限,一般是几个月或两三年这种,根据共同生活情况、孕育情况、双方过错情况、经济情况,再结合当地习俗、可支配收入等,衡量返还多少。
如果做夫妻许多年,再来闹离婚要求返彩礼,那可能是很难被法律允许的。
所以说,成年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法律只能兜底一部分,但成年人的婚姻大事,所产生的后果,终归第一负责人还是自己。
实在接受不了彩礼,那就找不要彩礼的。
实在迫于要娶媳妇,那就尊重习俗,学习一下法律,规避风险,再找个正常人结婚,彩礼嫁妆对等的那种正常。
莫整天在网上和异性干仗搞对立,一门心思钻牛角尖,非一刀切禁彩礼不可。
民俗这玩意,只能限制,要完全禁止,基本不太可能。
另一方面,年轻人挺不容易的,双方接受彩礼嫁妆的民俗,谈好,归小家庭所有,这也未必是坏事,不用非苦哈哈的拒绝任何父母的托举。
总的来说,对于正常人,这个法律够用,没那么极端对立到没法结婚的地步。
脑袋放聪明一点,眼睛睁大点,找个正常人过日子,哪来那么多新闻中的奇葩事。
卡萨米亚
压根就不应该收彩礼,全世界也就中国又这种封建糟粕
土豆
为什么不能规定,以当地年平均工资数作为彩礼,超出部分离婚时必须退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