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年,蜀汉名将魏延含冤被杀,消息传到魏国,司马懿哈哈大笑,对众将道:“诸葛亮聪明一世却识人不明,如此勇猛大将竟被害死,我看蜀国气运已尽了!”说罢与众将通宵达旦痛饮,彻底放心了。 要说魏延这档子事,得从十五年前刘备拿下汉中说起。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汉中太守的位置非张飞莫属,结果刘备偏偏提拔了牙门将魏延。庆功宴上魏延扯着嗓门立军令状:"曹操要是带百万大军来,我给他堵在门外!要是只带十万人,我连人带马全吞了!"这话把张飞气得摔了酒碗,但还真别说,往后三年曹操愣是没敢来碰汉中。 刘备咽气前拉着诸葛亮的手,特意交代"马谡那小子就会耍嘴皮子,千万别重用"。结果诸葛亮转头就让马谡当参军,把魏延从汉中调回成都当了个参谋。更邪门的是,守北大门的活交给个叫吴懿的降将,提拔了两个刘备生前看不顺眼的人:蒋琬以前喝醉酒误砍了老百姓的牛,被刘备革过职;杨仪因为嘴太臭得罪过刘备,这会儿倒当上了管粮草的二把手。 魏延憋着口气,终于在230年打了场翻身仗。他带着三千轻骑绕到羌人地界,断了曹军五万人的粮道,逼得大将郭淮跳河逃命。可战报送到成都,头功居然算给了守家的吴懿。那天晚上军营里"咣当"一声,魏延帐前的拴马石被砍成了两半——这事被随军文书记在了当天的执勤日志里。 到了234年五丈原对峙那会儿,魏延和诸葛亮彻底闹掰了。魏延三天两头找诸葛亮要兵,说要带五千精兵抄小路奔袭长安,连运粮的民夫都算计好了。诸葛亮死活不松口,有回气得把竹简摔在地上。前线三十七个将领联名上书支持魏延,结果这些文书全被拿去烧火煎药了。 诸葛亮快不行那会儿,把杨仪、费祎叫到跟前交代后事,愣是没通知魏延。等魏延知道消息时,杨仪已经派人来催他撤军。魏延急得直拍桌子:"咱们在五丈原屯田三年,眼瞅着要收三十万担粮食,现在撤军全打水漂了!"他带着三千亲兵堵在退路上,杨仪押着诸葛亮的棺材在后头,两边差点在栈道上干起来。 成都皇宫里,刘禅看着两份告状信直挠头。蒋琬掏出杨仪送来的曹军旗子当证据,小皇帝大笔一挥定了魏延谋反。三天后马岱带人摸进魏延大营,这位汉中名将的脑袋就这么搬了家。不过《三国志》里白纸黑字写着,魏延就一个儿子叫魏昌跟着打仗,让追兵给宰了,压根没提灭三族的事。 魏延一死,蜀汉的边防就乱了套。姜维把汉中守军往后撤了二百里,搞什么"敛兵聚谷"的新战术。结果三十年后邓艾偷渡阴平,这破战术让人家钻了空子。倒是老百姓念魏延的好,把他修的烽火台叫"魏将军墙",钟会打进来的时候,墙上的"魏"字刻痕还没磨平。 杨仪也没落着好,嫌朝廷封的官小,整天骂骂咧咧:"早知这样,当初不如投魏!"这话传到费祎耳朵里,转头就告到刘禅那儿。杨仪被革职为民,最后拿裤腰带在自家房梁上吊死了。蒋琬上台后倒是清醒,停了年年北伐的折腾,专心搞汉水漕运,给蜀汉续了二十年命。可惜费祎被人暗杀后,姜维又开启"两年半一次北伐"的疯狂模式,硬是把国库掏得底儿掉。 要说司马懿那边,魏延死后第三天就给朝廷打报告,在祁山修了六座新要塞。这些要塞直到蜀汉灭亡都没被攻破,成了魏延之死最扎心的注脚。成都城破前十日,刘禅突然下诏给魏延平反,追封了个壮侯。诏书送到汉中那天,邓艾的先锋部队已经踩过了魏延生前设计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讽刺的是当年五丈原对峙,司马懿听说诸葛亮天天派人骂阵,愣是装病不出。等魏延死了才敢出来嘚瑟,结果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压根不在西线——这事儿《晋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说那会儿他正忙着在荆州打孙权呢。后来民间说书人编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纯粹是给司马懿找补面子。 魏延那套"重兵守隘"的法子,到他死后三十年还有人惦记。钟会攻汉中时,当地老农指着荒废的烽火台跟魏军说:"当年魏将军在这埋了三道绊马索,一拉绳子整片山坡都能塌下来。"可惜姜维把驻军撤走后,这些机关早就锈成了铁疙瘩。 说到底,魏延就是蜀汉将星里最憋屈的那个。要论打仗,他守汉中八年没丢一寸土;要论忠心,到死都没想过投魏国。可偏偏碰上诸葛亮用人的怪脾气,愣是把猛虎当猫养。等到姜维接手,蜀汉早就元气大伤,再能折腾也翻不出浪花了。
234年,蜀汉名将魏延含冤被杀,消息传到魏国,司马懿哈哈大笑,对众将道:“诸葛亮
侃天侃地也侃过去
2025-04-19 21:19:52
0
阅读:86
暗影中的叹息
狗屁不通的AI文,扭曲历史其心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