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飞行员黄植诚驾驶战机返回大陆,获65万奖金,最终成就如何?】
1981年8月8日上午,台湾桃园机场的一架F-5F双座战斗机划破天际,飞行员黄植诚以“训练暗舱飞行”为名,让后座学员许秋麟关闭舱罩后,突然调转航向朝福州方向飞行。这位出身国民党空军世家、年仅29岁的少校军官,以惊险的空中博弈完成了一场震动两岸的起义,当飞机最终降落在福州义序机场时,黄植诚的人生在大陆重启了崭新的篇章。
黄植诚的家族在台湾空军中声名显赫,他的父亲是国民党空军的一名军官,二哥和姐夫也都身居要职,他的母亲培养出多位军人而被授予“模范母亲”荣誉称号。1952年,黄植诚出生在台湾,自幼便被灌输着效忠国民党思想,然而他的母亲时常会向他讲述广西横县故乡的风土人情,那时他的心中就已对大陆充满了无尽向往。
1973年,黄植诚从空军军官学校毕业,之后他仅用五年时间便迅速晋升为少校,成为一名驾驶过五种不同机型、飞行时间超过2100小时的“王牌飞行员”。可是在这些耀眼的光环背后,他亲眼目睹了军队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高层荒谬地鼓吹“反攻大陆”的口号,他曾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联越抗中”政策而遭到训斥,那一刻他对国民党的信心开始动摇。
起义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1979年中美建交,当时美国宣布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随之停止向台湾军售,这一决定使台湾战机维护变得异常困难。与此同时,大陆方面持续通过气球向台湾投送宣传单,黄植诚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偷偷阅读了这些宣传单,其中的内容令他深感震撼,起义的种子悄然萌生。
在一次军事训练中,黄植诚听到台军将领扬言:“击落大陆米格机奖励宝剑”,他内心的不满情绪瞬间爆发:“打日本人给不给?”这一尖锐质问让他显得与周围人格格不入,他的反常行为引起了部分人警觉,但同时也让他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林贤顺。两人秘密策划起义行动,然而林贤顺突然调离,这使黄植诚不得不重新考虑策略,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独自起义。
黄植诚申请调往离大陆最近的桃园基地,他利用职务之便仔细研究航线图为起义做准备,他心中清楚,这将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道路,甚至有可能面临“机毁人亡”的结局,但他坚定地认为,即使如此也要让大陆获得宝贵的战机残骸,为祖国统一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那段漫长而艰难的筹备时间里,黄植诚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但他始终未曾放弃,默默等待最佳时机到来。
起义当天,黄植诚特意选择双座教练机,以考核中尉许秋麟为掩护,起飞后他关闭无线电并骤降飞行高度至20米,成功避开雷达监测。飞越海峡中线时,许秋麟察觉异常打开舱罩,惊呼:“下面是大陆!”黄植诚平静道出真相,许秋麟因家人羁绊拒绝同行,黄植诚便冒险折返东引岛,在台湾控制区上空让许秋麟跳伞,目送伞花绽放后,他驾驶燃油即将耗尽的战机再度冲向福州,途中按大陆宣传单上的暗号摇摆机翼,最终在解放军引导下安全着陆。
这架价值650万美元的F-5F战机,配备“响尾蛇”导弹与先进雷达系统,成为大陆研究美制装备的珍贵样本。黄植诚获得65万元奖金,相当于当时北京60套四合院的价值,而更令他感动的是邓公亲自接见,以及杨成武将军递上的解放军军装,他哽咽道:“我不是为钱而来,是为让中国空军更强!”
黄植诚在大陆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第二年他与航空公司的空姐结为夫妇,并用奖金资助广西老家建校,完成母亲的生前夙愿。黄植诚起义引发出连锁反应:1983年,同僚林贤顺同样驾机投诚;1986年,李大维驾驶U-6A侦察机归来,这些事件迫使台军严控燃油配额,甚至要求飞行员签署“绝不叛逃”保证书,但怎能拦住那些迫切回家的游子之心呢?
黄植诚先后担任空军航校副校长、军区后勤部长等职,1995年晋升少将,他编写的《F-5F战术手册》成为训练教材,培养出大批骨干飞行员,退休后他仍致力于搭建两岸沟通桥梁。如今福州机场那架F-5F战机仍在博物馆静默陈列,机翼上的弹痕与展板里的故事,共同诉说着一个真理:历史的天空终将属于胸怀家国的赤子。
(来源: 田螺姑娘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