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沈醉回忆,王耀武在功德林的时候一度担任“打饭总指挥”,负责给战俘们打饭。 这

新霖谈历史 2025-04-19 20:07:49

据沈醉回忆,王耀武在功德林的时候一度担任“打饭总指挥”,负责给战俘们打饭。 这个“官职”虽然不大,但权力却不小。虽然当时规定了每人每份的定量,但在具体操作中,尤其是对于像肉、鱼这样比较稀罕的“硬菜”,打饭师傅勺子的稍微倾斜、抖动,或者舀取的部位不同(肥多瘦少、带骨与否),都可能造成实际份量的差异。 王耀武掌握着打饭勺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别对待”。对于那些在解放战争期间与他关系较好、或者没有“得罪”过他的“同学”,他打饭时往往比较“大方”,勺子里的菜给得足,肉块也挑好的给。而对于那些他认为在过去“坑”过他、或者与他有过节的人,王耀武则会毫不客气地利用手中的勺子进行“特殊”对待。 最典型的“受害者”,便是他的老同事李仙洲。 每次轮到王耀武掌勺打饭的时候,李仙洲的碗里总是清汤寡水,难得见到几块像样的肉。要么是王耀武“手抖”,将勺子里的肉块抖落回锅里;要么就是“眼神不好”,专门给李仙洲舀些汤汁或者边角料。总之,别人碗里或许还能见到几星油花、几块碎肉,而李仙洲的碗里,则往往是“一片素净”。 这让李仙洲苦不堪言,每次满怀期待地排队打饭,轮到自己时却总是与肉无缘,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碗里的“硬菜”,这对曾经养尊处优的李仙洲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大不小的折磨。 李仙洲为此感到很头疼,却又无可奈何。他知道王耀武这是在故意“整”他,报复当年莱芜战役前后的旧怨。但他又不敢公开与王耀武争吵,毕竟王耀武是“打饭总指挥”,掌握着“分肉大权”,得罪了他,以后恐怕连汤都喝不上了。 于是,每次轮到王耀武打饭,李仙洲就只能自认倒霉,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碗里的肉,自己默默地吃着素菜,这也一度成了功德林流传的笑谈。 王耀武与李仙洲之间的“恩怨”,主要源于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战役。 当时,国民党军队集中了号称40万的优势兵力,由陈诚亲自指挥,企图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临沂地区进行决战。李仙洲指挥的北线兵团(下辖三个军,包括第七十三军、第四十六军和第十二军)约五万余人,奉命由明水、淄川南下,企图与南线部队南北对进,夹击华野主力。 然而,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采取了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的策略。先是在南线虚晃一枪,吸引了国军主力的注意,然后突然挥师北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冒进的李仙洲兵团分割包围在莱芜、口镇一带的狭小区域内。 被围之后,李仙洲兵团军心大乱,指挥失灵。李仙洲本人也优柔寡断,在固守待援还是突围之间犹豫不决,错失了最佳的突围时机。最终,在华野的猛烈攻击下,短短三天之内,李仙洲指挥的七个师五万六千余人,全军覆没,兵团司令官李仙洲本人也被俘虏。 莱芜战役的惨败,对国民党在山东战场的部署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远在济南指挥全局的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颜面尽失,并承担了相当大的责任(李仙洲兵团名义上归他指挥或协调)。 王耀武对李仙洲在此次战役中的表现,显然是极其不满的。所以,即使是到了功德林,王耀武也始终耿耿于怀,才会在打饭一事上对李仙洲特殊对待。 有一次,在功德林的学习讨论会上,谈及莱芜战役时,王耀武曾含沙射影地说道:“我们有些指挥官啊,打起仗来,真是让人没法说,五万多人马,三天就全军覆没。要我说,别说是五万军队,就是五万头猪,也得抓好几天吧?” 李仙洲听到这番话,如同被人当众狠狠地抽了一记耳光。他戎马半生,官至集团军总司令,虽然打了败仗,但内心深处或许还保留着一丝军人的尊严。但如今,王耀武这番话,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 霎那间,巨大的委屈涌上心头,李仙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场“呜”地一声,像个孩子一样,失声痛哭起来。随后,他捂着脸,头也不回地冲出了学习讨论室。

0 阅读:282

评论列表

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

2025-04-19 23:34

李仙洲一味听从陈诚的错误招挥而不听王耀武指令造成兵败莱芜,兵败后还要王耀武负责,王耀武心里肯定不舒服。

猜你喜欢

新霖谈历史

新霖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