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短说,接下来先让我们回归今天评论的第一个主题。 黄仁勋昨天抵达北京时,我就发文强调,大家要密切关注他此行到底仅是向其客户、供应链解释情况,还是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现在看来,两者都有,不过与前者相比,后者的意义显然更加重大。 昨天,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与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接见了黄仁勋,这不仅给英伟达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还释放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并且这个信号更倾向于政治层面。 原因很简单,黄仁勋抵达中国的前一天,美国政府证实了4月9日已经禁止英伟达向中国输出所有芯片,包括以前已经禁止的高级芯片和最低端的H20芯片。 在这种情况下,黄仁勋紧接着访问中国,并受到了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接见,这个政治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
如果第一个信号是政治信号,那么第二个信号就更加耐人寻味。 今天早上,我们收到消息,昨天黄仁勋还见到了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 自今年春节以来,DeepSeek可以说是风头无两,对此有传言称,DeepSeek之所以进展迅速,是因为其芯片由英伟达提供。 当时英伟达不置可否,但现在黄仁勋访问中国,除了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发出政治信号外,还见了梁文锋。这个信号已经非常明显,因此,我在这里就不再过多解读。 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黄仁勋与梁文锋谈了什么? 根据当前海外媒体几乎一致的报道和评论,黄仁勋与梁文锋主要谈到了,英伟达下一步要如何帮包括DeepSeek在内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研发新的芯片,同时这些芯片还都要符合中美两国各自的监管要求。 因此,未来英伟达在中国的业务可能将有大幅拓展。正如黄仁勋所说的那样,英伟达需要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 对于这个信号,中国政府、市场及科技企业当然是欢迎的,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美国而言无异于如芒在背。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曾提到,黄仁勋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比如说,他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几乎都是穿着皮夹克,并且还是唯一一位缺席特朗普就职仪式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高管。 那么昨天到访北京,黄仁勋罕见地换上了西装并佩戴了领带,这是否意味着一种转变?当然,我们可以将这两者结合来看,在这里我就不再多加评论。 总的来说,黄仁勋此次中国行释放的信号非常清楚,这是黄仁勋特立独行个性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向美国政府发出的一种强烈政治信号。 虽然黄仁勋本人或许对政治并无兴趣,但其释放出的信号显然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接下来,在中国市场方面,我们可以预期英伟达将大规模进入。 此外,英伟达已与一些高科技企业达成协议,将协助中国企业共同研发适配中国市场的芯片。 此前,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已生产好的芯片,如今却转变为与中国共同研发芯片,这两种情况存在着显著差异。 黄仁勋明确表示,与中国共同研发的芯片必定会符合中美两国的监管要求。那么,接下来就看美国方面如何解读了。
预计这几天,美国除了忙贸易战和俄乌谈判之外,如何应对黄仁勋这位特立独行的“夹克侠”,也成为了重要事务之一。 特朗普于昨日就此发表了看法,他指出英伟达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黄仁勋是美国人,我们相信他也是一位爱国者,对自己的国家怀有热爱之情。 特朗普的言论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他一向心口如一,但他的话语往往不能全信,或许只能采信其中的三分之一。 所以,他此番言论,更多地可能只是在美国政府尚未完全评估好如何应对英伟达、黄仁勋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外交说辞。 我们应当高度关注这一信号。 我们期望英伟达一切顺利,也希望英伟达和黄仁勋在监管等各方面谨慎行事、保障安全,期望他们能够在中美两国之间妥善周旋。 我们并不要求黄仁勋和英伟达完全倾向于中国,毕竟他是美国人,同时也是华裔,更是一位杰出的科技企业家。科学虽无国界,但高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地缘战略等因素的限制。 如何突破这些限制,对黄仁勋特立独行的个性、智慧与谋略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我们将满怀兴趣持续关注这一系列动态。同时,也请大家持续关注我的文章,以便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点评。 02 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是,就在黄仁勋抵京并会见重要人士的同一天,特朗普还表示,中美贸易战正处于双方密切的紧急内部谈判阶段,预计3至4个星期内将会得出结论。 他还强调,中国已多次私下主动与美国接触,试图借此凸显自身的优势地位。 但实际上,双方的接触必然是相互的,有接触总比没有接触好。 然而,特朗普此时发布这样的言论,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他紧接着还透露,正在考虑在未来适当降低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 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这些关税数字对中国而言,已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 那么,特朗普为何会在此时主动做出让步呢? 此前,特朗普曾有过一次类似的举动。上个星期,他宣布对来自全球、大部分在中国组装的手机、电脑、屏幕及其组装件暂缓征收关税。 这一举措主要是因为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企业,以及美国消费者对此类关税的承受力已达极限,特朗普迫于压力才做出让步。 此次是他的第二次让步,这背后可能与美债遭抛售以及美国经济面临大规模衰退风险有关。 同时,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始终保持坚定立场,并未主动寻求妥协,这使得特朗普政府感到焦虑。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日谈判的进展并不顺利。 实际上,美日是在4月15日,也就是星期二开始谈判的。 我在昨天的另一档节目中提到,特朗普曾表示,如果美日谈判达成协议的那一刻,他会亲自出席。 作为美国总统,他连五分钟都很忙,却愿意在一个签字协议上花费时间,他为何如此看重此次谈判? 然而,据我们从华盛顿得到的消息称,美日此次的谈判并不理想。 美国当然没有让步,日本的态度也十分强硬。 在这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各为其主之余,也许日本首相石破茂可能会在5、6月份左右访问中国,以求平衡。
如果日本在美国那边拿不到筹码,那它就要在中国这边拿到,而这对我们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当前暂时遭受贸易战冲击的是中国的一批出口企业。 所以,这就是我前几天多次强调“民为国分忧,国为民护航”的原因。 实际上,此次中国外贸企业所受的损失与企业无关,这是一场地缘战略的博弈,只是恰巧波及了部分中国对美出口的企业。 由此,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必须坚定地与国家站在一起,同时国家也要“为民护航”。 最近,我们国家的商务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对于那些无法转向内贸的公司,国家将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 言归正传,最近特朗普放软的身段非常明显,甚至声称可以在3~4个星期内达成。 然而,我个人建议大家不要相信他所说的“3~4个星期”,一句话也不要相信。为何? 大家是否还记得,在他上任之前,特朗普曾承诺如果当选总统,他会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而现在,无数个24小时过去了,俄乌冲突还是没有结束。 后来,白宫内部传出消息称,特朗普的内部计划表是在4月20日,也就是复活节来临之际,能够达成协议;在5月8日,也就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日,能够全面停火。 从前几天开始,西方国家已经进入复活节假期,4月20日即将到来,但至今没有看到任何进展。 昨天(4月17日)我们从布鲁塞尔收到消息称,美国又在与欧盟进行谈判,因为美国和欧盟在结束俄乌战争的问题上,本就存在严重分歧,现在美国主动寻求谈判,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特朗普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了,情急之下只能寻找各方的帮助,正如病急乱投医,他现在就处于这么一种情况。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采取何种对策呢? 我的观点很明确:一动不如一静,按兵不动。正如一位伟人所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尽管特朗普的眼睛已经先眨了一点,但我们也要保持岿然不动。 我们常说斗智斗勇,但首要的是斗勇,其次是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