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袁世凯外聘的日本教官伊藤太郎出言不逊,对李书文说:你是个大大的东亚病

品古观今吖 2025-04-19 10:02:20

1985年,袁世凯外聘的日本教官伊藤太郎出言不逊,对李书文说:你是个大大的东亚病夫。说完,还竖起小拇指向下点了点。李书文大枪一抖,直接刺穿他的咽喉,随后,用大枪一挑,将尸体甩出大厅外。

如此干净利落,惊呆了众人。伊藤太郎的三个同伴见他被杀,都“唰”地抽出刀,劈头盖脸就朝李书文扑了过去,在场的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可李书文却不慌不忙一转身,躲避开刀锋,电光火石之间,大枪左挑右刺,这三个同伴又可以和伊藤太郎一同到阴间愉快地玩耍了。

伊藤太郎为他的傲慢和无礼付出了代价。

众人还没回过神来,李书文大枪一摆,柱子上的一只苍蝇被枪尖刺死,而柱子上却连一点痕迹都没有。

厅内立刻爆出雷鸣般的掌声。袁世凯连呼:“神枪!神枪!真乃神枪也!”从此,“神枪李书文”名冠天下。

后来,李书文离开袁世凯,来到张作霖的部队担任教官。张作霖得到李书文非常高兴,带着他,把他介绍给其他的教官,那些日本教官看见这个精瘦的老头子(时年56岁)这么受器重,表示不服。要和李书文一决高下。

日本教官冈本向张作霖提出:要与李书文比武较技。条件是:如李书文赢了,由李书文在此任教官,他们日本人统统走;如李书文输了,马上走人。

张作霖也想见识一下李书文的的功夫到底有多高,是不是像人们传说的那么邪乎,于是征求李书文的意见。

李书文早就想揍这些张牙舞爪的东洋人,但他还是冷静地说:“两人较技,非同儿戏,难免伤残。我是一个快入土的糟老头子,日本人伤了我无所谓;但如果我伤了日本,日本当局怎能与你张大帅善罢干休。这样吧,让我们按规矩各立一张生死文书:无论哪一方伤残,都不要偿命,这样我才能与日本人交手。”

于是双方立下生死文书,李书文走下场与冈本对峙。立了生死文书的冈本更加狂傲,急不可待地挥动双掌,恶虎擒羊般朝李书文颈部击去。

李书文迅速侧身躲过,顺势一掌,击中冈本肩头,冈本的肩胛骨立即粉碎。众日本武道教官不服气,还要与李书文较量,被张作霖制止。张作霖深知,李书文是有真本事的。

李书文一生行走江湖40余年未逢敌手,倒在他拳下和枪下的不计其数。

他出生于河北沧州,从小就拜在八极门四代宗师张景星门下。每天勤学苦练,家门口碗口粗的枣树,槐树,被他当成练功桩,不知道震死多少条。

为了练好“摧枪问准”,他昼扎铜钱眼,夜扎香火头。直到拿大枪扎枣,一枪一枣,百枪百枣。

后来对着镜子练,达到触而不伤之境界。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一把大枪,被他使得出神入化。

(据民国时期《沧县志》记载:李书文长得“短小瘠瘦而精悍逼人”,在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穿纸震荡有声;用大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土墙壁),力拔甚难,他以大枪搅之,锥即出。)

他是民国三大绝顶高手之一。以一身登峰造极的武功,锄强扶弱,抵御外辱,以武扬威。

宣统年间,著拳王马洛托夫在北京设擂台,贴海报,称中国没有人能战胜他,还用言语侮辱中华儿女,附近的武术高手气不过,和他较技,可惜都输了,这让很多中华民众及有志之士恨得牙痒痒,可又无可奈何。

李书文知道后,来到擂台上,众人一看,拳王雄壮如牛,而李书文身材矮小,精瘦干枯,都为李书文捏了一把汗。

拳王一看,这么一个不到1.6米的小个子来挑战,于是双手抱肩,轻蔑地朝李书文吐了一口唾沫,脸上写满了讥讽。

李书文大怒,直接挥了一拳,拳王的肋骨当场断裂,滚下擂台。

众人欢呼,一洗雪耻。宣统皇帝十分高兴,赏赐他金佛座像一尊以示嘉奖。

李书文武艺高强,尊师重道。他的人品很好,在外面挣的钱,都如数寄回给自己的师傅,以尽孝道。

他的师傅黄四海无子,他就肩负起“儿子”的责任,为其养老送终。黄公去世后,为其守墓三年。

他平时对乡亲们也十分慷慨。家乡遇旱灾,收成不好,李书文回乡时,把大洋分给乡亲,施舍邻里,有时从外面带粮食回来救济。

到了晚年,李书文居住在天津,在一个秋季的晚上,坐在院子里一边喝茶一边指导徒弟练武,突发暴病去世。享年73岁。

李书文的一生,为武术拼搏,在不断的生死搏斗中积累,提炼完善中华武术。

他收徒无数,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教给徒弟,让徒弟们努力进取,扬我华夏神州威名。

如果他和叶问打一架,也不知道谁会更胜一筹?

0 阅读:163

猜你喜欢

品古观今吖

品古观今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