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惊,说:既然你一年有40000两俸禄,为何每月才给家用200两?这么抠门!这钱你都花哪儿了…… 左宗棠,1812年出生在湖南湘阴一个普通读书人家,家里不算富裕,但好歹有点书香气。他从小就聪明,读了不少书,尤其喜欢研究兵法和地理。可惜科举这条路对他来说太坎坷,考了七次都没中举,仕途起步晚。不过他没泄气,转头钻研农业和军事,后来这些本事都派上了大用场。清朝那会儿内忧外患,太平天国、捻军起义闹得天翻地覆,外有列强盯着,左宗棠就是在这种乱局里一步步走出来的。 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左宗棠觉得报国的机会来了。他先在湖南帮着地方官打仗,后来在曾国藩推荐下当了浙江巡抚,平太平天国时立了不少功。之后又奉命收拾捻军,战功赫赫。1867年,他被调去做陕甘总督,负责平西北的回民起义。最牛的还是1876年那场收复新疆的仗。当时新疆丢了好多年,朝廷想拿回来,但钱不够,左宗棠硬是带着部队打赢了,1878年全境光复。后来1881年跟俄国谈判,还拿回了伊犁。这功劳放哪儿都得竖大拇指。 左宗棠20岁那年,1832年,跟湖南湘潭的周诒端结了婚。周氏家里也有点文化底子,她自己会写诗,懂礼数,性子温和。婚后她管家带孩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左宗棠科举不顺那几年,家里穷得叮当响,周氏没一句怨言,还老鼓励他。她写过“学子报国志,此生未应渔樵”这样的诗,意思是别灰心,国家需要你。他们生了四儿四女,孩子都在爹妈影响下挺有出息。周氏这贤内助当得没话说。 周氏有回算账,发现每月家用就200两,觉得不对劲,就问左宗棠俸禄多少。左公说一年40000两,周氏一算,傻眼了,这差距也太大了吧。其实左宗棠没藏私房钱,他当陕甘总督那会儿,朝廷拨款老不够,尤其收复新疆那仗,军费缺口大得吓人。李鸿章那边还不太配合,左宗棠没办法,自己掏腰包填窟窿。他那40000两俸禄,大头都拿去买粮草、装备了,留给家里的自然就少得可怜。这事儿周氏后来也明白了,没再怪他。 周氏不光没埋怨,还把自己嫁妆里的金首饰拿出来让左宗棠卖了补贴军费。她在家管好孩子,不让左宗棠分心。他在前线打仗,她写信过去,净是说些让他安心的话,从不提家里有多难。左宗棠收到信,心里暖和,能撑着把仗打完。周氏这做法,真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她跟左宗棠不是光过日子那种夫妻,更像是一起扛大事的搭档。 收复新疆那几年,左宗棠真不容易。西域那地方,天寒地冻,风沙又大,部队缺粮少衣,日子苦得没法说。他自己带头省着用,把俸禄都投进去,连周氏的嫁妆钱也花上了。士兵看他这样,士气反倒更高。1876年出兵,1877年拿下乌鲁木齐、吐鲁番,1878年全赢了。这仗打得漂亮,可左宗棠也累坏了。1884年他当上军机大臣,没多久就病倒了,73岁走的,埋在福州,后人给了他“文襄”的谥号。 左宗棠跟周氏这对夫妻,感情深不说,更难得的是心都装着国家。左宗棠把俸禄花在大事上,周氏二话不说支持他,这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格局。他们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可国家边疆稳了,这比啥都值。左宗棠打仗厉害,周氏在后头撑着,两人一块儿把家国扛起来了。这故事听着就让人感动。
左宗棠发妻周氏问:你每个月的俸禄是多少?左公答:一年40000两白银。妻子吃了一
历史有小狼
2025-04-18 18:27:42
1
阅读: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