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一名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在敌人的疯狂追击下走投无路,眼看就要被俘,危急关头,一位善良的大娘一把将他拽进自家地窖,小心翼翼地藏了起来,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这位大娘竟主动向敌人报告:"那个红军就躲在我家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28年夏,湖北麻城西张店村,蝉鸣刺耳,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23岁的红军战士王树声在国民党清乡团的疯狂追击下,身负重伤,逃至村中却无路可退。 眼看敌人封锁了所有出路,搜村的枪托声越来越近,一位名叫周大娘的农妇果断将他拽进自家地窖,藏在柴草之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周大娘竟站在院子里高喊:“那个红军就躲在我家里!”这一声喊,揭开了一段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背后是母子舍命救人的无私与悲壮。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1928年,国民党在全国掀起白色恐怖,共产党人成为围剿的首要目标,黄麻起义失败后,王树声率领游击队炸毁敌军火库,激怒了国民党当局。 他左腿中弹,伤口渗血,腐肉的味道让他几乎昏厥,清乡团像嗅到血腥的狼群,将西张店村围得水泄不通,挨家挨户搜查,扬言不交出红军就烧村屠杀,村民们在恐惧中沉默,唯有周大娘挺身而出。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丈夫早逝,独自抚养三个儿子,生活艰难却心怀正义,从村里见过世面的人口中,她得知共产党为穷人谋福祉,因此当王树声敲开她家门求助时,她毫不犹豫地让他藏进地窖,用柴草和杂物掩盖入口。 地窖里霉味刺鼻,王树声紧握驳壳枪,伤口的剧痛让他咬紧牙关,头顶传来敌人皮靴踩踏瓦片的声音,枪托砸门的巨响震得灰尘簌簌落下,清乡团头目威胁全村人交出红军,否则血洗村庄。 周大娘站在院中,面对逼近的枪口,内心天人交战,她知道,若不交人,整个村子将面临灭顶之灾;若交出王树声,革命的火种可能就此熄灭,就在这生死关头,她做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决定。 她与16岁的独子王政道低声商量,母子二人迅速换下王树声的破军装,让王政道穿上,她枯瘦的手指攥紧儿子的衣角,眼中闪过决绝,随后推开院门,喊出了那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话:“红军在我家里!” 清乡团蜂拥而至,撬开地窖木板,却发现被反绑推下的竟是满身血污的王政道,少年高喊:“我就是王树声!”声音嘶哑却坚定,试图让敌人相信自己是目标。 敌人将信将疑,将他拖到村口老樟树下,子弹无情地穿透了他的胸膛,周大娘站在晒谷场上,逆着夕阳,影子如枯木般一动不动,她的嘴唇被咬出血痕,却强忍着不让自己倒下。 她知道,地窖里的王树声还活着,革命的希望还在,趁着夜色,她悄悄放走王树声,让他从村后的树林逃脱,而自己则继续装作若无其事,喂鸡、挑水,掩盖了一切痕迹。 王政道的牺牲换来了王树声的生机,也保住了全村人的性命,清乡团撤退时朝周大娘耳边开了一枪,她从此聾病缠身,家也被烧毁,另外两个儿子后来参加红军,相继牺牲。 周大娘孤身一人,颠沛流离,靠乞讨为生,解放后,王树声成为开国大将,心中却始终放不下周氏母子的恩情,他多方打听,终于在麻城河边找到双目近盲的周大娘。 那一刻,他不顾春寒,涉过齐膝的河水,紧紧抱住老人,哽咽着喊道:“娘,我就是您的政道!”周大娘摸着他的脸,泪水滑落,喃喃道:“树声,活着就好。”从此,王树声认她为干娘,承诺为其养老送终,以一己之力回报当年的救命之恩。 周大娘的故事并未被历史遗忘,在西张店村史馆里,王政道临刑前踢掉的千层底布鞋静静陈列,鞋底绣着“平安”二字,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祈愿。 周大娘临终前交给党支部的油纸包里,装着1928年秋天攒下的六升麦种,那是她为儿子准备的来年口粮,这些物件无声诉说着革命年代的牺牲与奉献。 周大娘用亲生儿子的性命换取了王树声的存活,换取了革命火种的延续,她的抉择展现了普通百姓对革命事业的默默支持,也映照出军民鱼水情的深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军事科学出版社——《王树声传》
1928年,一名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在敌人的疯狂追击下走投无路,眼看就要被俘,危
如梦菲记
2025-04-18 15:47:3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