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陆小曼去世。翁香光前来料理后事,见四下无人,她解开陆小曼的衣扣,讥讽道:“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条件优越,父亲陆定是北洋政府财政部的高官,母亲吴曼华是个会写诗的才女。她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接受最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拿得出手,尤其书法特别厉害,作品还上过报刊,人称“才女”。1915年,她进了北京圣心学堂读书,英文、法文学得贼溜,毕业后直接被外交部看中,当了兼职翻译。那时候的她,年轻漂亮又聪明,在外交场合混得风生水起,谁见了都得夸一句“有出息”。 1922年,陆小曼嫁给了军官王庚。这门婚事看着挺体面,王庚家世好又有前途,可两人性格压根不搭。王庚忙着军务,整天不着家,陆小曼喜欢艺术、爱热闹,俩人聊不到一块儿去。时间一长,感情就淡了,婚姻变成了个空壳子。这时候,徐志摩闯进了她的生活。1926年的一次晚宴上,两人一见钟情,聊得火热,很快就陷进去了。这段感情来得太猛,周围人都炸了锅,尤其是徐志摩的原配张幼仪,恨得牙痒痒,可陆小曼和徐志摩不管不顾,硬是走到了一起。 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和徐志摩在北京结了婚,梁启超亲自证婚,场面热闹得不行。婚后这几年,是陆小曼人生的高光时刻。徐志摩把她当宝贝,诗里全是她的影子,像《再别康桥》这样的名作,灵感都离不开她。俩人天天吟诗作画,日子过得跟画儿似的。可好景不长,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坐飞机失事死了,才29岁的陆小曼一下没了依靠。从那以后,她的生活就跟坐了滑梯似的,直往下掉。 徐志摩一走,陆小曼整个人都垮了。她没啥正经收入,可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改不掉。为了麻痹自己,她开始抽鸦片,身体越来越差,钱也花得更快。就在这时候,翁瑞午出现了。他是陆小曼的私人医生,留过洋,挺有学问,对她一见钟情。翁瑞午不光照顾她,还掏钱养她,俩人就这么搭伙过了30多年。可这关系在当时不被认可,翁瑞午为了她跟原配离了婚,家里闹得鸡飞狗跳。他的女儿翁香光恨透了陆小曼,觉得她毁了自己家。 陆小曼跟翁瑞午的事儿传出去后,外面骂声一片。有人说她勾引有妇之夫,有人说她不知廉耻,反正啥难听的都有。她背上了“凉薄之人”的名号,朋友也慢慢疏远了。1951年,翁瑞午病死了,陆小曼彻底没人撑腰。她身体本来就不好,钱也快花光,只能靠卖字画和亲戚救济过日子。住的地方从大房子换成小破屋,身边就剩个老佣人,日子过得苦哈哈。 到了晚年,陆小曼的身体彻底不行了,病痛折磨得她喘口气都费劲。1965年4月3日,她在上海华东医院咽了气,62岁,走的时候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她的死没掀起啥波澜,报纸上都没咋提。翁香光跑来料理后事,憋了一肚子火,在收拾遗体时甩了那句“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葬礼在上海一个普通公墓办的,没啥人来,墓碑上就写了“先姑母陆小曼纪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陆小曼这辈子,太招人议论了。她年轻时才华出众,谁都夸,可感情上的选择让她背了一身骂名。跟徐志摩那段,浪漫是真,但也伤了张幼仪的心;跟翁瑞午的事儿,又把翁家搅得天翻地覆。有人觉得她自私,只顾自己痛快,不管别人死活。可换个角度看,她不也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吗?那时候女人想活出自己,太难了,一步走错就被骂得抬不起头。她晚年那么惨,也算为自己的选择付了代价。 翁香光那句话,听着刻薄,其实也挺实在。陆小曼的确在感情上坑了人,最后也落得个孤苦的下场。可她真是“凉薄之人”吗?不好说。她有才华,有热情,也为爱豁出过一切,但她的任性和软弱,把身边的人伤得不轻。翁香光恨她不冤,可她的一生,也不是一句“凉薄”就能盖棺定论的。那是个乱糟糟的时代,女人想活得痛快,代价往往比男人高得多。
1965年,陆小曼去世。翁香光前来料理后事,见四下无人,她解开陆小曼的衣扣,讥讽
历史有小狼
2025-04-17 18:36: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