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生活艰苦,伟人戴着一个破旧的帽子,目光炯炯的瞅着远方,旁边这位六七十年

延安时期,生活艰苦,伟人戴着一个破旧的帽子,目光炯炯的瞅着远方,旁边这位六七十年代生的人都很熟悉,只是叼着烟向伟人汇报工作的人比较陌生,大家认识吗?! 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他的生活方式和普通百姓无异。在1942年,随着天气转寒,毛泽东原本穿了六个冬春的旧棉衣已破旧不堪。当时,贺清华等贴身警卫注意到这一点,便为他定做了一套新的蓝色棉衣。然而,毛泽东在看到这套新衣服后,坚决不愿接受,并要求换成与警卫们相同的普通灰布机衣,他强调自己要与大家保持一样,不希望有任何特殊待遇。 到了1943年,国内战争和国民党的压力未减,在这种背景下,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邓宝珊计划经过延安前往重庆,并希望会见毛泽东。当时毛泽东仍旧穿着补丁叠加的旧棉衣。由于衣着简陋不适合正式场合,毛泽东的接待团队不得不以他工作繁忙为由,请邓宝珊稍等两天,期间紧急制作了一套夏装以便适宜地接待来宾。 此外,到了1958年,中国面临经济困难,苏联的债务迫切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下,毛泽东展现了他的领导力和牺牲精神。他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工资从国家行政一级降至三级,每月工资仅为404.80元,直到他去世,他的工资都未有改变。 毛泽东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坚持节约和公私分明的原则。他的生活费用严格从个人工资中支出,无论是日常的食物、住宿还是其他开支,都需按照国家的规定进行。在物资紧张的年代,他与全国人民一样,面临食品和布匹的配给限制。即使是出差在外,毛泽东也会携带自己的日常用品,如毛巾、牙刷和火柴等,确保在外出期间尽量减少对外界资源的依赖。 李富春于1900年5月2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4岁那年,他考入长郡中学。在校期间,李富春展现出了过人的学识和政治敏感性。 1918年,正值中国社会思想高涨之际,毛泽东等新民学会成员积极发动湖南学子参与到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抱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李富春积极报名参加,并与李维汉、罗章龙等20余名湖南青年一道,踏上了前往法国的旅程。他们首先跟随毛泽东来到北京,随后乘坐法国邮轮从上海出发,开始了异国他乡的求学和工作生活。 到达法国后,李富春的生活和学习充满挑战,同时也是充满机遇的。不久,他与前来法国的周恩来相遇。6月16日,中国北洋政府为了获得外债和军火支持,竟然出让了铁路筑路权给法国,这一决定激起了李富春和在法中国学生群体的极大愤怒。 李富春与周恩来迅速行动,召集留学生举行集会,成立了反对借款的委员会,并发表了《拒款通告》。他们的行动迅速蔓延,最终吸引了300多名华人参与到巴黎的大型抗议活动中。面对强烈的社会反响,法国政府不得不暂停了与中国政府的借款谈判。 他与周恩来的共同斗争经验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并共同总结出了宝贵的政治斗争经验。李富春逐渐认识到,建立一个坚实的组织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1922年,李富春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几个月的酝酿和筹备后,成功创建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这是一个专门针对在欧洲的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组织。不久,该组织更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李富春、周恩来和邓小平不仅在政治上共同奋斗,还共同担任了创办的理论性刊物《少年》的编辑和撰稿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白天工作,晚上加班研究和撰写,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却异常坚定。 1925年7月,李富春与蔡畅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从莫斯科返国,并被派往广东开展工作。他们在广东与一年前就回国的周恩来重逢。此时,周恩来已经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担任党代表,而李富春被指派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党代表、政治部主任及军法处长等职务。 在职责上,李富春首要任务是整顿和完善党代表制度,确立了军级和师级政治部,秘密将共产党党员安排入第二军的各师中。尽管国民党政策禁止在国民革命军中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和活动,李富春却巧妙地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下,建立了军中的共产党秘密组织,并亲自担任第二军共产党党委书记。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也转而背叛革命。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决定撤离共产党员,李富春根据党组织指示转入地下工作。在地下活动期间,李富春作为广东省委的主要领导之一,组织了包括广州五一游行罢工、反对机械工会行动、香港工人罢工以及支援上海四·一二惨案的多场重要工人运动。 到了1931年,党组织派遣李富春前往中央苏区担任关键职务。1934年9月,他应党中央之命抵达瑞金,这里是中共临时中央的所在地。当时,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受到重伤,中央决定让李富春接替其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10月中旬,李富春随中央红军开启了长征。

0 阅读:133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资深历史痴,十几年商海沉浮,历史总能激励、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