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深夜,川军参谋长邹绍孟正欲就寝,忽见一只野兔惊慌窜入军营大院。他顿时神色骤变,厉声下令:"全体紧急转移,抗命者军法处置!" 【消息源自:方志四川《烽火硝烟里 他们把对家人的眷念化为对国家的赤诚》2021年1月8日;川军抗战口述史料汇编(1937-1945);军事历史学者张明远《抗日战争中的战场直觉与决策》2019年军事出版社】 1938年深秋的华北平原上,枯草被夜风吹得簌簌作响。川军某部临时营地里,几个士兵正围着篝火烤土豆,有人突然骂了句脏话——不是土豆烤焦了,而是发现火堆旁多了个不速之客。那是一只后腿血肉模糊的野兔,正蜷在火光边缘发抖。 "见鬼了,这畜生怎么往人堆里钻?"上等兵老赵伸手就要抓兔耳朵,却被身后传来的脚步声钉在原地。参谋长邹绍孟不知何时站在了阴影里,皮带扣上的将星在火光中忽明忽暗。这个总把军装穿得笔挺的四川汉子蹲下身,掏出手帕裹住野兔检查伤口时,周围士兵都屏住了呼吸。 "弹片划的。"邹绍孟突然开口,声音像绷紧的弓弦。他翻过兔子的前爪,露出道整齐的切口:"还有刺刀伤。"篝火噼啪爆出个火星,映得他眉头突突直跳。三天前侦察连报告过,附近活动的日军部队配备的是制式三十式刺刀,刀尖带钩——正和这伤口对得上。 炊事班长老周嘟囔着"兔子肉能炖汤",被邹绍孟抬眼一瞪立刻噤声。参谋长起身时,皮带扣在腰间咔哒一响:"传令兵!通知各连队立即轻装转移。"几个班长面面相觑,二连长壮着胆子问:"就为只兔子?弟兄们刚睡下......" "鬼子刺刀都顶到眼皮底下了!"邹绍孟突然暴喝,惊飞了营地旁槐树上的夜枭。他抓起把带露水的泥土拍在作战地图上:"野兔逃窜方向是东南,伤口渗血未凝——日军侦察队离我们不超过五里地。"话没说完,远处传来声闷响,像是谁踩断了枯树枝,但在场的老兵都变了脸色——那是三八式步枪碰击树干的声音。 接下来的二十分钟像被快进的胶片。士兵们拆帐篷的动静比猫还轻,有人把钢盔倒扣着塞满茅草。当最后个驮马消失在北面丘陵时,南边的山坡上突然亮起十几道手电光,钢盔下的日语咒骂声顺着风飘过来。趴在土沟里的老赵牙齿打颤:"狗日的小鬼子真来了......" 天亮后侦察兵带回的消息让所有人后怕:日军在营地南侧布置了四挺九二式重机枪,东面土路埋了地雷。邹绍孟蹲在溪边洗了把脸,突然对警卫员说:"去问问炊事班,那只兔子还活着没?"后来部队转移途中,总有个绑着绷带的野兔待在弹药箱做的笼子里,直到某夜悄悄咬开笼门消失——但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1942年,黄士伟在路上埋地雷阻击日军,没想到全部被日军排掉了,这时,他突然产生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