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潘军花258元把萨日娜娶回家。婚后萨日娜主动做家务,潘军却生气地说:“我娶的是大学生,不是保姆,收拾家务不是你该做的事!” 萨日娜的父亲是一位国家级导演,母亲则是内蒙古话剧团的演员。 在父母的影响下,萨日娜成为学校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然而,父亲认为她的外形条件一般,演艺生涯难以有大的突破。 但萨日娜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说服了父亲陪她一起去参加上海戏剧学院的考试。 她到达上海的时机非常紧迫,为了顺利进入考场,她只花了两小时学习了一小段蒙古舞,并带着一篇自己写的作文前往参加考试。 到达考场时,她发现考生众多,美女如云。 幸运的是,萨日娜凭借自己过硬的演技最终脱颖而出,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在这里,她结识了同班同学潘军。 潘军是童星出道,11岁就参演过电影《大刀记》,长相英俊。 萨日娜对潘军的第一印象并不算特别深刻。 在一次学校体检中,潘军和其他两位同学因为视力不合格而感到挫败。 尽管两位同学情绪低落,潘军却表示“哭泣无济于事”,这一反应让萨日娜对他产生了好感。 两人开始在学习上互相支持,组成了演练搭档,频繁地合作完成各种小品和片段演练。 虽然学校明令禁止恋爱,但两人依然保持着低调的关系。 毕业后,萨日娜顺利进入中华全国总工会话剧团,而潘军获得了正式的学籍和毕业证书,最终被分配到总政话剧团。 1985年,正值影视行业低迷,萨日娜被调到中央机械修理厂。 这里,她与大多数男性工人一起,承担起修理大型鼓风机的任务。 尽管这份工作与她的专业毫无关系,萨日娜还是很乐观。 她很快适应了这种环境,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能够独立操作。 但看到电视机中同学们演戏的画面,萨日娜不免感到羡慕。 潘军始终在背后默默支持萨日娜。 渐渐地,萨日娜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转机,事业开始逐渐复苏。 1990年,潘军所在的总政歌舞团即将分配住房。 为了能够分到一套11平方米的住房,他们决定结婚。 那天,潘军和萨日娜刚从颐和园游玩归来。 潘军看到一只八块钱的戒指,心中动了心思,问萨日娜是否想要一个礼物。 他原本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送她一个小小的礼物,没料到萨日娜表示送了这个戒指给我,就可以娶她了。 在他们去民政局登记结婚时,才发现萨日娜还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需要支付200元的早婚早育费。 为了结婚,潘军还是支付了这笔款项,并顺利领取了结婚证。 两人的婚礼同样简单,潘军花了250块钱买了一张床垫。 婚后的萨日娜一度以为自己终于能够回到曾经热爱的舞台上。 她曾多次去面试不同的剧组,却都因“外形不符合女主角标准”而遭到拒绝。 年轻时的她脸部略显圆润,气质也显得有些质朴。 她不禁回想起父亲曾经的劝告。 没有工作,萨日娜变成了一名全职家庭主妇。 潘军先后出演了《李大钊》、《鱼水情》等多部话剧,并获得了中国话剧界的“金狮奖”。 许多业内知名导演和演员都认为潘军有望成为未来的明星。 萨日娜的职业生涯陷入低谷,但潘军给予了她大量的鼓励。 他一直告诉她,虽然现在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只要坚持下去。 1993年,萨日娜终于在同事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家工厂的文秘。 她每天在办公室里做些杂务工作,也学会了打字,但她并不满足于此,最终还是辞去了这份工作。 之后,又有人给她介绍了在歌厅做主持人的机会。 虽然她一开始并不打算去,但得知每天能赚20块钱,她决定尝试一下。 萨日娜努力工作了一个月,买了一辆潘军一直想要的自行车。 潘军看到后却心生疼惜。 他更希望她能将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1995年,全总文工团为拍摄一部电视剧挑选演员,萨日娜最终获得了剧组的机会。 在拍摄过程中,萨日娜为了符合角色,染了红指甲、烫了头发,甚至因为使用劣质烫发药水导致皮肤过敏,额头掉皮。 然而,当剧组的人为她鼓掌时,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很快,导演杨阳为她提供了一个机会,出演《牛玉琴的树》。 拍摄过程异常艰苦,需要去贫困的农村体验生活。 萨日娜忍受了拍摄过程中的种种艰难困苦,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该剧还获得了飞天奖短篇电视剧一等奖。 参考文献:[1]乌兰格日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评萨日娜《蒙古族服饰演变研究》[J].内蒙古艺术,2024(3):102-105
1991年,潘军花258元把萨日娜娶回家。婚后萨日娜主动做家务,潘军却生气地说: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17 02:47: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