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2021 年,时任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坦言,美国在芯片制造上 “错失良机”,致使中国与亚洲其他区域蓬勃兴起,构建起产业优势。据BBC报道,四年过去,芯片已成中美科技霸权角逐的核心战场。特朗普试图推动美国在复杂精细的芯片制造工艺上实现突破,可现实中,美国企业长期受工厂熟练工人匮乏、产品质量欠佳等问题困扰。在此情形下,特朗普的举措引人关注,美国抗衡亚洲芯片制造的前景也充满未知。 半导体是驱动各类设备的核心,从日常家电到高端电子产品、军用装备,都离不开它。芯片诞生于美国,如今最先进芯片却主要在亚洲大规模生产。芯片生产集高成本与高技术复杂度于一身,以 iPhone 为例,其芯片由美国设计,在亚洲多地制造、封装、组装,使用的稀土等原材料大多来自中国开采,这构成了历经数十年演变、深度整合的庞大生态系统。 特朗普关注芯片行业,对台积电等企业既赞赏又威胁,声称若台积电不在美设厂,就征收 100% 关税。但芯片产业生态复杂,企业需长期规划,美国政策的频繁变动给企业增添诸多不确定性。即便如此,部分企业仍有在美投资意愿。亚洲芯片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相关国家和地区为私营芯片研发企业提供巨额补贴。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正是受此启发,旨在通过多种激励手段推动国内芯片制造业发展、重塑供应链。台积电、三星等企业成为该法案主要受益者,台积电获 66 亿美元赠款与贷款用于亚利桑那州建厂,三星则在德克萨斯州泰勒获约 60 亿美元投入建厂。台积电还宣布追加 1000 亿美元在美投资,以应对地区局势变化。 然而,台积电与三星在美国的投资遭遇诸多难题。成本飙升、熟练工人招募困难、施工延误以及当地工会抵制,都阻碍着项目推进。Counterpoint研究主管马克・爱因斯坦指出,芯片生产工厂是高度精密的无菌环境,建设往往需数年时间。尽管有美国投资,台积电仍表示大部分制造业务会留在台湾地区,尤其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芯片制造。 目前,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能生产高质量芯片,但与台湾地区尖端技术仍有一代差距,产能规模也远不及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历经数十年才建立起强大产能,虽面临外部获取技术的压力,产业依旧蓬勃发展。台积电开创 “代工模式”,凭借顶尖工程师、高技能劳动力和知识共享,与美日芯片巨头竞争。 特朗普坚持加大芯片领域关税制裁力度,对半导体行业展开国家安全贸易调查。这一举动如同给全球芯片产业链强行塞入扳手。 部分企业开拓新市场,如华为在美出口管制与关税制裁下,将业务拓展到欧洲、新兴市场及非洲多国,虽利润率低,但缓解了制裁压力。中国在芯片领域持续投入研发,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Deepseek 发展迅猛,若能制造出性能更优、成本效益更高的芯片,将获得全球市场认可。与此同时,印度被视为芯片产业新的潜力地区,其地理位置、劳动力成本和教育水平有一定优势,但土地征用和水资源需求等问题制约其发展。 芯片企业并非完全被动,微软、苹果等美企对芯片的庞大需求,制约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决策。苹果 CEO 蒂姆・库克游说为产品争取到关税豁免,英伟达也在游说下解除了向中国出售芯片的禁令。特朗普称自己灵活,会与库克沟通。马克・爱因斯坦认为,特朗普政府在芯片问题上的做法与对待 TikTok 类似,试图逼迫台积电等企业与美国企业合作,分享技术与市场份额,增强美芯片产业竞争力。 回顾亚洲半导体生态系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芯片产业的发展绝非单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其涉及从原材料开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到测试等多个环节,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与企业紧密合作,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 而且,要实现先进半导体的高效、大规模生产,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人才培养与资金投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特朗普试图凭借保护主义与孤立主义政策,强行推动美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与亚洲芯片产业分庭抗礼,这与亚洲芯片产业借助全球化经济合作实现崛起的成功路径背道而驰,其最终成效恐怕不容乐观,美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与亚洲抗衡的道路,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存在巨大风险!特朗普芯片战略难以与亚洲抗衡
亚太日报
2025-04-16 22:52:50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