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称,俄军近日袭击了苏梅州,一枚伊斯坎德尔导弹直接掀了苏梅市议会大楼的屋顶,还把隔壁大学教研所也炸成废墟,已致35死117伤。 这是俄乌开战以来,俄军头一回精准打击乌克兰地方政府机构。要知道过去俄军就算炸基辅也专挑军事设施下手,现在突然改规矩了,说明俄罗斯的战术也有所升级。 俄罗斯战术升级背后藏着三重算计,第一层是物理摧毁,炸掉政府大楼是可以破坏了当地的政府部门正常运转,苏梅州接下来三个月别想正常运转。乌媒则表示,俄军的攻击会让乌克兰失去在东北部的控制能力。 第二层是心理震慑,让每个乌克兰公务员上班前都得琢磨今天会不会被导弹轰炸; 第三层是政治离间,当基辅中央连地方官员都保护不了时,那些州长市长们还会死心塌地跟着玩"战斗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把戏吗?
这些天,乌克兰可以说是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泽连斯基情急之下,宣布从美国购买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总价为150亿美元。泽连斯基还表示,欧洲伙伴将会为这笔交易提供资金。 这个消息一经宣布,就遭到了乌克兰民众的普遍怀疑。原因不仅是超高的价格,更因为在当前紧张的环境下,武器的交付周期极长。乌克兰此前在德国订购的“爱国者”系统至今仍未交付完毕。 现在又花费大价钱购买新的“爱国者”防空系统,恐怕要等5到6年后才会有货。但现在乌克兰能撑到那个时候吗? 其实泽连斯基很清楚这一点,之所以买武器,不过是继续捆绑欧洲,并且花钱讨好美国,希望美国能在俄乌谈判中更多的为乌克兰考虑。 泽连斯基还明确表示,尽管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依然激烈,他相信最终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目前两国会通过驻白俄罗斯的大使馆展开接触。 但他同时也强调乌克兰绝不承认被占领土属于俄罗斯。
面对乌俄冲突的持续和复杂化,乌、俄、美三方多次传出愿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信号。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也表示,尽管俄美双方在国际议题上存在诸多分歧,但双方的对话开始逐步恢复。目前,双方已就大使馆的正常运营等问题达成初步共识。俄罗斯方面也在构建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不过,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俄乌谈判即便顺利推行,乌克兰想得到的,依旧是不可能实现。最近英国军事专家墨丘利斯直接给乌克兰判了"死刑",他说,乌克兰实际上已经战败,再挣扎也是徒劳。 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已遭遇"系统性溃败",短短数月内损失超1000辆装甲车、1000余门火炮及5500件各类装备,几乎相当于德国承诺三年内交付的"豹2"坦克总量的20倍;而损失的1000余门火炮,更是接近法国现有全部自行火炮数量的3倍。 是西方军援总量的30%-45%。更严峻的是,这种消耗速度远超北约补给能力,乌军正面临"武器库存见底却无以为继"的战略困境。
这些被摧毁的装备90%以上标有北约序列号,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早前报告曾警告,西方军工产能全开也只能弥补乌军每月损失的三分之一。如今5500件装备的瞬间蒸发,意味着乌克兰至少需要18-24个月才能重新获得等效战力,但俄罗斯显然不会给予这样的喘息时间。 《华尔街日报》获取的战场情报显示,朝鲜士兵参与了库尔斯克的战斗,在遭遇乌军无人机群袭击时,朝鲜士兵迅速采用"三三制"疏散队形,并利用便携式电子干扰设备降低无人机攻击效率。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战术创新:以10-15人小组实施佯攻,待乌军火力点暴露后,立即由两翼包抄分队用温压火箭筒实施清除。俄军事专家希里亚耶夫证实,朝军在复杂地形下的单兵负重能力(平均45公斤)远超俄军标准,其"不计伤亡的坚决突破"风格给乌军防御体系造成巨大心理压力。 这些实战经验正在产生溢出效应。朝军工程兵已收集包括"标枪"反坦克导弹残骸、"星链"终端部件在内的47类西方装备样本。 平壤方面近期将国内无人机生产线扩充至原来的3倍,其新型自杀式无人机外形与乌克兰使用的"海狸"无人机高度相似。韩国国防研究院警告,朝鲜可能在2025年前获得"战场级"无人机作战体系,可以说是因为介入俄乌冲突,才有了这样的重大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 参与谈判几乎是乌克兰唯一的选项。不过,俄罗斯现在并不想和乌克兰谈,因为普京既不承认泽连斯基的合法性,也受够了他的反复无常。 所以接下来,还是要看美俄之间的会谈,只要能从美国这里得到足够多的好处,俄罗斯自然愿意停止这场战争,至于如何施压乌克兰,那是美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