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有人询问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哪个中国人让你印象最

小博大史 2025-04-16 11:12:21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有人询问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哪个中国人让你印象最深刻”, 麦克阿瑟脱口而出:“高守余!”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画上句号之时,麦克阿瑟在一次交流中提及了中国军队的非凡表现。在此次交流中,有人好奇地向这位五星上将询问在战争中哪位中国人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麦克阿瑟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回答说是高守余。此言一出,立即引起在场人员的惊讶,因为他们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面对众人的惊异和不解,麦克阿瑟解释说,高守余是抗美援朝中的中国军人,其勇敢和战术智慧在战场上展示得淋漓尽致。他描述高守余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将其比喻为“魔鬼一般的存在”。 1951年,高守余与弟弟高守荣告别山东的故乡,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派往朝鲜参加战斗。两兄弟不仅同赴战场,而且有幸被编入同一个战斗小组,共同面对战争的严峻考验。 部队在朝鲜的五圣山附近集结期间,高守余注意到弟弟的黑布鞋已破损至露出脚趾。他承诺战后将自己的一双新鞋子交给弟弟,不料这成了两人的最后一次深情交流。 战斗爆发后,高守荣不幸被敌军炮火重创,严重伤及腿部与腹部。高守余在激烈的战斗中找到重伤的弟弟,发现他已无法言语,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挣扎。 1952年11月,在上甘岭的战火中,第12军31师92团在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激烈战斗后,因伤亡惨重而被迫撤离537.7高地。 仅在几天的作战中,92团伤亡达到1400人,从前线返回的伤员仅有400人。接替他们的93团,由中原野战军的精锐部队组成,曾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朱德警卫团”。 93团在1952年11月15日到达537.7高地北山时,面对的是被重炮轰炸几乎毁灭的战场。战壕难以辨识,地表满布弹片和炮坑。战壕内的士兵,不得不将机枪架设在战友的遗体上进行射击,场面极为惨烈。此外,由于机枪过热,士兵们不得不用尿液冷却枪管以维持射击。 然而,即便如此精锐的部队也未能长时间维持在537.7高地的控制。仅三天后,由于人员伤亡过大,93团也不得不撤出。他们的任务随后由第106团接替。到了11月18日,前线指挥部报告,自战斗爆发以来,已有16个连队投入战斗,且仍在继续投送兵力。 第106团接下的任务极为艰巨,他们需要在北山完全恢复并巩固阵地。副军长李德生指示团长武效贤,“已经没有多余的部队可用,你们要准备打到底。” 团长武效贤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即使面对强大的敌火。 在敌我双方激烈争夺的6号阵地,每一轮炮击都造成了重大伤亡。11月19日晚,6号阵地一度被敌军占领,但中国军队在次日凌晨发起反击,由9连派出一个班执行反攻任务。激战之后,尽管阵地被收复,参战的班级却仅剩一人生还,那就是高守余。 在此关键时刻,敌军步兵发起冲锋,高守余被迫临危受命,单人守护阵地。他携带大量手榴弹,勇敢地对抗敌人的步兵和炮火。战斗中,他几次被炸弹冲击波击倒,每次都坚强地站起来继续战斗。 在敌军的多次炮击中,高守荣的遗体被彻底埋葬在废墟之下。高守余在悲痛中发现了弟弟的遗体残片,但他不得不继续投入战斗。 一位韩军士兵在战斗中向他投掷了手榴弹,高守余在危急关头果断地将手榴弹抛回,成功击毙敌军士兵。这一幕被不远处的美合众社记者目睹,并迅速报道了这位中国士兵几乎单枪匹马地抵御敌军的英勇行为。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高守余几乎靠着三块水果糖支撑,终于在傍晚时分成功守住了阵地。他以一人之力击退了敌人六次冲锋,并在战斗中共计击杀敌军120人,创造了朝鲜战争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单兵作战记录。 战后,高守余因其卓越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二级孤胆英雄”称号,并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他的故事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美国的一家报纸更是在头版头条位置以“‘杀人魔王’高守余”为题,报道了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

0 阅读:39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