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年,苏麻喇姑离世,康熙令十二皇子为她守孝。谁知,一太监因震惊而失言:“皇上,历来从无皇子为宫女守孝的先例啊。”康熙抬脚就将太监踹倒,怒斥道:“她是我额娘,不是宫女。” 被踹的太监连忙磕头认错,他怎么也想不通,一名宫女而已,怎么值得康熙发那么大的怒,或许在这满宫看来,苏麻喇姑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她的地位为啥那么高,这就让人有些不解了。 冰凉的青砖地上还沾着太监额头的血印子,康熙攥着念珠的手直发颤——这串菩提子还是苏麻喇姑亲手给他串的。三岁那年他出天花浑身溃烂,别的嬷嬷躲瘟神似的避着,只有这老太太整夜抱着他,脓水浸透衣襟也不撒手。她教他写的第一个满文字“额涅”(母亲),如今成了扎在帝王心口的刺。 苏麻喇姑的枕头底下压着块褪色的绸缎,那是孝庄太后临终前剪下的衣角。这老太太活得像根穿了三朝的银针,把顺治的叛逆、康熙的稚嫩、孝庄的权谋全缝进了大清江山。当年多尔衮的探子摸到慈宁宫墙根,是她拎着油灯假意查夜,硬生生用蒙古长调吓退了刺客。康熙至今记得,八岁登基那夜,苏麻喇姑跪在乾清宫外替他守到鸡鸣,霜花落满白头巾。 十二皇子胤裪的生母万琉哈氏缩在宫墙角抹泪,她儿子正披麻戴孝给个“老宫女”摔丧盆。这蠢女人哪懂,苏麻喇姑教胤裪的可不是《三字经》,而是九子夺嫡里的保命符。老太太让胤裪抄了十年《金刚经》,抄得他见着兄弟争宠就念阿弥陀佛,这才躲过了雍正朝的清算。康熙心里明镜似的,这哪是守孝,分明是给大清朝留条干净血脉。 最绝的是苏麻喇姑的生存智慧。她终身不洗澡,除夕夜才用半碗水擦身;病了宁肯喝符水也不碰汤药,愣是活到九十三。这怪癖气得太医直跳脚,康熙却由着她——三藩之乱最凶险时,老太太在佛堂连跪七日,膝盖肿得像馒头还说“替皇上消业障”。那些年多少人往养心殿塞美人,只有苏麻喇姑送的粗布僧袍,康熙年年除夕都贴身穿着。 太监总管梁九功后来跟徒弟嚼舌头:“知道为啥苏麻喇姑的棺材能和孝庄停一块儿不?她兜里揣着先帝爷的遗诏呢!”这话半真半假。康熙确实把传位诏书副本塞进她棺木,不是防儿子们造反,是盼着这老太太到了阴曹地府,还能替他镇住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
1680年,康熙喝的醉醺醺准备就寝时,看到伺候自己宽衣的宫女颇有姿色,康熙便告诉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