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量豁免“中国进口”,特朗普高举白旗来谈却没得到中方“豁免”。一反常态,中国非但没有见好就收,商务部抬高要价、各领域持续出招,把问题丢回美国手里。 此番中国为何在关税战场上展现“睚眦必报必报”的一面?面对特朗普的求和,我们又开出了什么价码? 美东时间4月11日深夜,美国海关在特朗普授意之突然对华让步,对包括半导体、智能手机以及计算机领域的一大批输美商品予以“关税豁免”特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白宫稍后发布的相关公告中并未刻意提及获得赦免的国家,也就是说美国这次对等关税政策的调整,包括了中国。 对于这番操作,就连立场亲近欧美的《金融时报》也绷不住了。他们特意撰写专栏文章,将之称作特朗普的一次让步。那么,为何全世界都把这次关税调整视,作美国对中国的让步?
客观来讲,特朗普这次缓和战局的诚意,还是挺足的。从白宫官网出具,长达22页的豁免名单来看,重点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如智能手机)、半导体产品(如芯片)等领域。 这些商品基本上可以统一划归到机电产品类目。而根据2024年的数据统计,中美在这一类目的贸易总额达到四成以上。 再加上豁免名单中零零散散,涉及到机械、工具等产业的商品,美国这次关税政策调整,对华完全豁免(加征)关税产品的价值,占到了中美总贸易额一半以上。 那么,特朗普政府在中美激战正酣时带着诚意向中国递上橄榄枝,我们是如何应对的呢?日前,我商务部发言人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做出了回应:
“我们注意到,这是继美方4月10日暂缓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高额“对等关税”以来,对相关政策做出的第二次调整。应该说,这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在肯定了美方积极意义之后,我发言人话锋一转,对特朗普提起了要求:敦促美国政府正视各方声音,在纠错道路上更进一步。 注意,中方的要求和敦促绝不是简单说说。实际上为了帮助美国认清现在的局势,国内各行业、政府各部门又打出了一套连招: 首先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力:经过多轮磋商之后,我们终于正式完成了中国、阿根廷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为期一年的续签。一周前,美国拉美问题特使卡罗内刚刚向阿根廷政府施压,希望阿根廷能够终止这项协议。
中阿在这时联手抛出这一消息,无异于当众打脸美国并告知特朗普:跟中国对抗?你手上的牌已经越来越少。 海关总署紧接着出手。根据最新消息,他们于日前暂停了3家美企输华资质。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针对特朗普政府发动关税战的报复。 这些美企之所以被取消资质,是因为检疫部门在抽检中发现这三家美企出口至中国的产品中,含有沙门氏菌这种对人体有害的病菌。 综合来看,海关总署此举可谓一箭双雕:既排除了食品安全隐患,又用一番大力整治震慑了美资美企乃至美国政府,用实际行动阐明了“要想在中国做生意,就必须老老实实守规矩。”这个道理。
另外,中国政府还主动与巴西、阿根廷有关部门合作,着手在三国之间建立大豆溯源机制,严厉打击“洗产地”行为。也就是说,在美国意欲缓和关税战的时刻,中国反其道而行之,加固关税战线。 说起来,我方不是一再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吗?现在特朗普主动示好,我们为何还频频彰显“战意”?很简单,因为特朗普这人,有“诈降”的前科—— 2018年5月19日,也就是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里,中美签署了《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减少贸易摩擦。 当年5月29日,特朗普背叛共识,白宫发布声明对中国加征关税。最终在2018年9月18日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像特朗普这样一位言而无信的总统,像美国这种反复无常的国家,中国政府又怎么敢在短时间内放下戒心,跟他们推心置腹呢? 当然,我们也不想打贸易战,更不会试图将关税战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对于中国来讲,所谓停战条件,再简单不过: 正如我商务部发言人所说,只要美国纠正错误,全面取消对等关税这一错误政策,中美贸易自然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