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位封翁,年过六十,生性好酒,有一次,酒醉后糊里糊涂认了个儿子。
当时正值麦收时节,封翁的三个儿子都外出读书考试了,家中只有一个年老多病的仆人,他就自己到山庄监督收割。
有个乞丐名叫允儿,不知是哪里人,年纪大约十五六岁,与封翁同姓。封翁发现他为人诚实且做事殷勤,心中欢喜,便留下他供自己差遣。
日子久了,封翁对他愈发信任,诸如购置衣物,以及去山庄操办饮食等事务,都交给允儿去做。
一天,封翁与四五位邻家老翁在垂柳树下相聚饮酒,众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恰好有几个拾麦穗的女子从他们面前走过,封翁指着其中一位女子说:“这女子是有福之相。”
一位老翁说:“这就是某翁的女儿,还没有议亲。”
封翁醉醺醺地说:“我们两家联姻如何?”
那位某翁脸色一变,说:“您家三位公子都已娶妻,我家门第虽比不上您,但怎能把女儿给您儿子做妾呢?”
封翁自知失言,笑答:“不是这样。我因为三个儿子都即将出仕,家中无人料理。允儿是我的同宗,我已将他收为苐四子了。”
某翁说:“您若真把他收为儿子,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他。”
旁边一位老翁说:“我来做男方媒人。” 又一位老翁说:“我来做女方媒人。”
众人正在热闹商议时,允儿捧着菜肴、提着酒壶来了。
众人鼓掌说:“新女婿来了!快拜见岳父!”
岳父说:“先定下父子名分,再谈婚姻之事,免得日后后悔,遭人议论。”
众人都说:“这话有理。” 于是众人立刻拉着允儿跪在封翁面前。
封翁说:“从今往后,我收你为四子,聘某翁的女儿为你妻子,会待你如同亲生儿子一般,不会有亲疏之分。”
允儿赶忙磕头谢恩。众人又拉着允儿去行谢媒礼,又是敬酒又是下拜,拜完又敬酒。
围观的人像墙一样。热闹得很。
一直喝到夕阳西下,大家都醉态百出地回家了。
次日将近中午,封翁还醉躺在床上,两位媒人来了,喊:“还没起床呢?难道是因为昨天的事想反悔,所以赖在床上吗?”
封翁听到声音急忙起来,说:“你们不知道我一诺千金吗?况且这偶然促成的大事,是天赐的缘分啊。”
他急忙整理衣冠,向媒人拜谢,选好日子,准备礼物前去下聘。
而某翁因为在醉酒时已经与允儿有了翁婿之称,大家都听到了,便接受了聘礼。
十多天后,收割的事结束了,允儿跟随封翁回家。
当天,封翁的三个儿子都回来了,封翁把允儿的事都告诉了他们。
三个儿子高兴地说:“有弟弟可以代替我们为父亲操劳,我们也能放心了。”
他们对允儿如同亲兄弟一般友爱。
次年,他们为允儿举 办了婚礼,婚后一年,允儿的妻子就生下一个儿子。
这孩子天资聪慧,跟随伯父在任所读书,接连考中科举,仕途顺利,他的政绩和文章都脍炙人口,后来成为有名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