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陕西武功县的农民魏振德,时年48岁,正深陷人生泥沼。妻子离世后

红尘影视说 2025-04-15 12:00:18

1971 年,陕西武功县的农民魏振德,时年 48 岁,正深陷人生泥沼。妻子离世后,他独自扛起农活挣工分,还得照料年幼儿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狼狈。家里锅碗瓢盆杂乱无章,衣服许久不洗,庄稼地里的活儿也总干不完。 邻居们看不下去,纷纷劝他再娶个媳妇。可当地的寡妇和未嫁姑娘,都嫌弃他年纪大还带着孩子,彩礼要价高得离谱。在物资匮乏的那个年代,魏振德哪拿得出那么多钱? 就在这时,38 岁的外乡女子许燕吉来到了武功县。她本是来投奔哥哥的,却因政策所限,得靠嫁人才能在当地落户。魏振德从村里的闲言碎语中听说,这女子不要彩礼就愿嫁人。他赶忙托人打听,很快安排了见面。 许燕吉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她自己也曾是农业专业人士。但命运弄人,政治运动中,她被开除公职,判刑六年,出狱后又被下放到河北偏远山村。为在陕西安定下来,才无奈选择了这门婚事。 魏振德初见许燕吉,瞧她手指修长、皮肤白皙,就知道她不是干农活的料。可一想到不用彩礼就能娶媳妇,还是爽快答应了。然而婚后没几天,问题就来了。许燕吉不会做饭,衣服也洗不干净,干农活更是笨手笨脚,连农具都拿不稳。 更让魏振德难以接受的是,许燕吉坚持分床睡,不愿同房。每次魏振德一提这事儿,她就沉默不语,有时还暗自落泪。魏振德虽满心不满,可看她这样,也不好勉强。 奇怪的是,许燕吉虽干不了农活,每晚却点着昏暗油灯,专心读几本破旧书籍。起初,魏振德的儿子对这个后妈充满敌意,总给她脸色看。但慢慢地,许燕吉教他认字、算数,还讲外面世界的故事,孩子对她的态度渐渐转变,这让魏振德稍感欣慰。 尽管许燕吉很少提及过去,魏振德还是从她言行中察觉出异样。有一回,他偶然发现许燕吉能写出一手漂亮毛笔字;还有一次,听到她独自念叨听不懂的 “洋话”,后来才知道那是英语。 田间劳作时,许燕吉虽常力不从心,却从不抱怨,默默坚持着。有时,魏振德见她望着远方发呆,眼神里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他心里明白,这女人肯定有秘密,可也没多问,就这样维持着平淡又奇怪的婚姻生活。 1979 年春天,一封盖着红公章的信件送到魏振德家。那天,许燕吉颤抖着拆开信封,脸上表情从惊讶转为激动,最后喜极而泣。原来,她获得了平反,恢复了公职,可以回城市工作生活了。 魏振德站在一旁,一头雾水,看着妻子反常的激动。许燕吉把信递给他,他虽只能看懂几个大字,却也明白了一个事实:和自己朝夕相处八年的 “懒老婆”,竟是个 “大知识分子”! 许燕吉终于向魏振德坦白身世:她是许地山的女儿,曾在北京农业大学读书,是农业专家。1957 年整风运动中被错判,判刑六年,出狱后又被下放河北偏远山村。1971 年,为在陕西落户,才嫁给了魏振德。 听完这些,魏振德恍然大悟。难怪她不会做饭洗衣,干不了重活,还总读那些他看不懂的书。他曾以为娶了个没用的媳妇,没想到娶的竟是个身份不凡的知识分子。 平反意味着许燕吉能回城市,重拾专业工作,过上体面生活。许多亲友都劝她离开这个目不识丁的老农民。魏振德也做好了被抛弃的准备,默默收拾衣物,从主屋搬到侧房,打算等许燕吉一走,就重回独居生活。 出乎所有人意料,许燕吉拒绝了亲友的建议。她表示,魏振德在她最困难时接纳了她,她不能境遇好转就抛弃他。她决定带着魏振德和继子一起去城市生活。 1981 年,许燕吉回到南京,进入江苏省农科院工作,后来被评为副研究员。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她没忘自己的承诺,很快把魏振德和继子接到南京。 初到城市,魏振德像个新生儿,对一切都陌生又不安。许燕吉给继子安排学校,帮他适应城市生活,走上正轨。她也想给魏振德找份门卫工作,可因他文化程度有限,无法胜任,最终只能让他在家,由自己养家。 魏振德不用再起早贪黑下地干活,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他有了干净整洁的住所,生活有了稳定保障,就连从前想都不敢想的电视机、收音机,也成了家里的寻常物件。 许燕吉用实际行动回报了魏振德当年的接纳。此后二十多年,魏振德过上了截然不同的晚年生活。直到 2006 年魏振德离世,许燕吉始终陪伴在侧,从未有过离开的念头。

0 阅读:46
红尘影视说

红尘影视说

百味人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