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留美归国的王灿芝加入国民党空军部队,成为了中国首位女飞行员,这则消息一时轰动全国,而她也因此成为了时代女性楷模,不过王灿芝却说,她之所以要学开飞机,主要还是为母亲报仇。 王灿芝的母亲是大名鼎鼎的辛亥女杰秋瑾。 1901年,秋瑾在湖南双峰老家生下王灿芝,次年由于丈夫王廷钧到北京复职,秋瑾带着王灿芝随同前往。 不过王灿芝和秋瑾生活的时间很仓促,因为次年秋瑾便不顾丈夫阻挠,前往日本留学并开启了革命事业,临行前,秋瑾让王灿芝拜谢涤泉的继室为养母,并将她寄养在谢家。 然而秋瑾并不知道的是,谢家儿女众多,根本没功夫照顾王灿芝,可怜王灿芝小小年纪,不仅食不裹腹,衣衫褴褛,还因营养不良常常害病。 更为不幸的是,秋瑾于1907年英勇就义后,父亲王廷钧也在2年后病逝,孤苦无依的王灿芝便被谢家送回了湖南双峰老家,回到了祖母身边。 然而祖母的重男轻女,让王灿芝的童年没能得到些许温暖,于是为母亲报仇便成了她坚强活下去的信念,她背着祖母拜家中的仆役“王大老倌”为师,苦练武艺,后来又听说有个姓曾的师傅武艺高强,便请人传话,想要拜其为师,没想到这件事被学校知道,学校听说曾某品行不端,于是将事情告诉给了王灿芝的祖母,结果在祖母的阻挠下,王灿芝最终没能随曾姓师傅习武。 王灿芝不光武艺精进,学习上也很用功夫,15岁时便能出口成章,诗、词、骈等无一不精,尤其书法大气奔放,毫无闺阁之气,至17岁时,王灿芝被送到艺芳女校读书。 艺芳女校是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为纪念祖母创办的学校,由于王曾两家是世交,再加上王灿芝又和曾家定有“娃娃亲”,所以她凭着这层关系才能到艺芳女校读书。 1927年,王灿芝为逃避包办婚姻,孤身前往上海并考入大夏大学教育科行政系学习,毕业后投身教育,入上海竞华女校担任校长职务。 当时的竞华女校经济窘困,王灿芝为使学校能正常运转不得不四处募捐,后来还是找到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才解决了经费问题。使数百女女学生得以继续学业。 不过,王灿芝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忘记替母亲报仇,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她回老家找哥哥借钱,又到美国留学,当看到美国人对飞行事业大为追捧时,她想到中国的飞行技术很落后,为了不让洋人蔑视中国人,于是她投考航空专业,尽管报考条件非常苛刻,好在她年少习武练就了很好的体能,因此得以顺利考入纽约航空专科学校,并以极为顽强的毅力学会了驾驶及飞机相关的理论知识,最终在2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1930年,王灿芝归国后,被安排到国民党航空署教育科工作,不久又调入航空学校担任教官,主要负责教授飞机作战战术等,但由于她是女性,尽管担任的工作很重要,但政府给予的薪水并不高,后来还是托人帮忙,才把工资提了一级。 尽管在空军部队里,王灿芝的名气很大,不过王灿芝始终没有忘记要为母亲报仇。 此时王灿芝已查到真正杀害母亲的凶手是绍兴知府贵福,而在母亲就就义后,贵福为躲避谩骂先是去了安徽做官,后来又改名赵景琪,隐身于长春,一度还做过伪满洲国的汉奸走狗。 就在王灿芝准备前往东北手刃仇人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却让她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她决定,留下来培养更多的空军人才好为救国做出贡献。 也就在那一时期,由于王灿芝逃婚后一直未谈及婚嫁,在朋友的劝说下,她于31岁时嫁给了广东青年黄公柱,并于34岁生下女儿王焱华。 好不容易盼到了日本投降,王灿芝再次提刀前往长春,不曾想贵福已经老病而死,一想到未能亲手为母亲报仇,她便自责不已,于是在母亲坟前跪下哀哭不止。 此后,王灿芝着手收集资料,开始写秋瑾传,然而由于生计所累,迟迟未能完成。 1951年,此时丈夫早已离世,王灿芝在征得周总理同意后,移居香港,后来又辗转到了台湾,然而当年为国民党培养过不少空军人才的她却在那里受到了冷遇,这让她时常想念留在大陆的女儿,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这一愿望迟迟未能实现。 1967年,孤身一人的王灿芝在家洗澡时,突发脑溢血,由于送医不及时于当晚病故,最终未能与女儿团聚。 不得不说王灿芝作为秋瑾的女儿,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坎坷,然而母亲对她的影响,却让她始终勇敢独立,不光成为中国首位女飞行员,还在国难当头时,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空军飞行员,可以说革命精神在这一对母女身上得到了生动展现,而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追随并学习。
1930年,留美归国的王灿芝加入国民党空军部队,成为了中国首位女飞行员,这则消息
小博大史
2025-04-15 10:56:36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