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老小区改造后画格收费引争议:公共空间“变身”停车场,谁在“割韭菜

有趣的琦琦聊生活 2025-04-15 05:28:13

🔥🔥🔥南昌老小区改造后画格收费引争议:公共空间“变身”停车场,谁在“割韭菜”? 正文: 近日,南昌市多个老旧社区完成路面和下水道改造后,原本坑洼的道路铺上了平整的沥青,环境焕然一新。然而,居民们却发现,崭新的柏油路面上悄然划起了停车位格子,甚至引进了第三方物业公司“坐地收费”。这一现象引发市民强烈质疑:几十年的老小区楼下,为何画个格子就能收费?公共空间改造的惠民工程,为何成了某些群体的“创收工具”? 现象:改造后的“惠民路”成了“收费场” 据市民反映,南昌市西湖区、青山湖区等多个老旧社区改造后,新增的停车位被物业或第三方公司纳入收费管理。例如: - 打缆洲路拆迁地块:原本由征收办免费提供的临时停车场,被物业违规收费包月300元,居民无奈违停“吃罚单”。 - 君领朝阳小区:物业以“升级改造”为名,对业主共有区域停车场强行收费,居民质疑“为何在自家地盘停车还要交钱”。 - 众鑫城上城小区:退让红线区域改造后,物业与业委会签订协议收费,收益按比例分成,居民担忧“公共资源沦为牟利工具”。 这些案例中,居民普遍反映:“改造前乱停没人管,改造后收费却比周边商业停车场还贵!” 追问:收费合规吗?钱去哪儿了? 1. 收费依据存疑 根据江西省最新规定,政府定价的停车场收费标准为1-10元/小时,且需公示收支。然而,部分小区收费远超标准(如君领朝阳包月300元),且未提供合法审批文件。更有甚者,如隆鑫广场物业擅自将规划中的休闲用地改为停车场,虽持有备案却遭居民投诉“冲突频发”。 2. 收益去向不明 多数小区未公开停车费收支明细。西湖区某小区虽将收益用于社区改造,但居民仍质疑:“物业与业委会分成是否合理?为何不直接降低收费标准?”反观建功社区,通过居民自治公开账目,将停车费用于化粪池疏通、路面维修,反而赢得支持。可见,透明化管理才是关键。 3. 政策执行“走样” 国家明文规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费用应由政府、企业、居民共同承担,且严禁借改造之名收取不合理费用。然而现实中,部分社区将免费公共空间“包装”成收费项目,甚至以“升级管理”为由强制推行,背离政策初衷。 深层矛盾:公共资源谁做主? 老旧小区改造本是民生工程,但停车收费乱象暴露三大矛盾: - 权责模糊:社区红线内外区域权属不清,物业、业委会、街道“多头管理”,导致收费主体混乱。 - 利益驱动:第三方公司通过改造项目“跑马圈地”,借停车费快速回本,甚至与个别部门形成利益链。 - 监管缺失:居民投诉后,部门常以“已备案”“市场行为”搪塞,未实质性核查收费合理性。 呼声:莫让惠民工程变“伤民工程” 居民呼吁相关部门重视以下问题: 1. 收费是否经过业主共同决策? 依据《物权法》,公共区域属业主共有,收费须经业主大会表决。 2. 收费标准能否公开听证? 参考建功社区自治经验,由居民参与定价,收益用于社区维护。 3. 部门能否加强动态监管? 对违规收费、擅自改造的物业公司予以处罚,并建立“黑名单”制度。 结语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但若放任公共空间沦为“收费场”,不仅寒了居民的心,更违背了政策初衷。画格子收费的背后,是权与利的博弈。有关部门亟需介入,厘清边界、严打违规,让改造工程真正回归“便民利民”的本质。 今日话题:你家小区有类似问题吗?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综合自居民投诉及公开报道)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