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美国已成为一个“不可靠”的国家】 当特朗普高呼“让美国再次伟大”时,世界看到的却是一个朝令夕改、信誉崩盘的“野蛮人”(中国外交部香港公署语)。 从关税战到国债暴雷,从盟友反目到对华政策反复横跳,美国的“不可靠”早已不是秘密,而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滑稽戏。 4月12日,美国国债市场再遭重创,10年期收益率单周飙升4.5%,每上涨1个基点(0.01%),美国财政需多支付36亿美元。6月到期的6.5万亿美元旧债,面临利息翻三倍的窘境,新债发行却无人问津——这哪是“超级大国”的体面,分明是赌徒输光筹码后的歇斯底里。 特朗普曾幻想用关税填补财政赤字,如今美债如山倒,连美联储都不得不承认:高利率下的美国经济已是“刀尖上跳舞”。 但特朗普的关税闹剧,只玩闹了9天。4月2日,特朗普高调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宣称“绝不妥协”“一个国家也不放过”;4月11日,却对70多国暂缓实施90天。这种“变脸速度”连美国媒体都瞠目:《纽约时报》直言此举“撕碎了WTO规则”,而盟友则痛斥美国“将关税当作勒索工具”。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却威胁中国不许报复。结果中国反手将美商品税率提至125%,直言“美国货已进不来”,美国税率成为数字游戏,中国不跟了。 特朗普的“关税疯狗症”连盟友也不放过:欧盟汽车关税翻四倍、韩国半导体产业遭狙击、日本车企利润腰斩。当美国扬言“收回格陵兰岛”“霸占巴拿马运河”时,昔日盟友看到的不是“领袖气魄”,而是霸权末路的垂死挣扎。德国总理直言“美国已不可信”,欧盟更誓言“坚决反击”——这场单边主义狂欢,最终演变成众叛亲离的闹剧。 面对美国关税恐吓,中国早已从“克制应对”转向“精准打击”。当特朗普威胁加征60%关税时,中国三天内取消50.4万吨美国小麦订单;当美方炒作芬太尼走私,中方用12.3公斤的管制出口数据直接打脸。更致命的是,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9.3%降至2023年的14.8%,而“一带一路”贸易额已超美欧日总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砸出的是中国产业链自主化的加速度。 美国的“不可靠”,是其霸权逻辑的必然结局。当国债沦为赌注、盟友变成筹码、关税化作笑柄时,所谓“领导力”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历史早已证明:靠谎言和恐吓维系的霸权,终将被自身重量压垮。至于特朗普的“圣战”?恐怕连美国工人都会冷笑:先把国债利息付了再说。
一文看懂中美关税战的背后: 简单地说,既然你不准我的商品卖到美国,那么我为什
【7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