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垮技术野心,西太平洋战略天平生变,美国海军取消不达标的高超音速导弹。知名防务网站“海军新闻”(Naval News)4月10时报道称,根据美国海军无人机与打击武器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人斯蒂芬·泰德福德少将的一份声明,此前依据美国海军高度优先级计划“进攻性反水面作战增量2”(OASuWInc2)开发的“高超音速空射进攻型”(HALO)导弹项目现已被取消。声明中提到,由于预算限制所导致的“无法在计划交付时间表内部署新能力”,美国海军在2024年秋季取消了高超音速空射进攻性反水面作战导弹的工程和制造开发(EMD)工作招标。 美海军高超音速导弹计划折戟: HALO导弹为何被放弃?美国海军4月10日宣布终止“高超音速空射进攻型反水面作战”(HALO)导弹研发,这一决定直接冲击其2030年前关键武器部署计划。作为AGM-158C LRASM导弹的继任者,HALO原计划搭载于F-35C和F/A-18E/F舰载机,未来还将兼容水面舰艇及潜艇,以应对中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 成本黑洞,2023年雷神与洛马公司获得1.16亿美元初期合同,但工程制造阶段预算失控,迫使海军在2024年秋取消招标。技术“伪高超”争议,部分分析指出,HALO设计依赖传统超音速技术,未达到吸气式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标准,实际性能与宣传差距显著。 美军高超音速困局,技术追赶与战略失衡: 美国高超音速武器发展正陷入“屡战屡败”的怪圈。项目接连下马,继2023年AGM-183A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因测试失败被砍后,HALO成为第二个夭折项目,暴露美军研发流程存在系统性缺陷。 中俄已经实现反超,俄罗斯“锆石”导弹已列装,中国“鹰击-21”舰载高超音速武器形成战斗力,而美军同类装备仍停留于试验阶段。 成本对战略的深层冲击,被迫降级需求,海军转向升级现有LRASM导弹,但该型号射程与突防能力难以匹敌对手新一代武器。西太平洋威慑力衰减,美军原计划通过HALO项目构建针对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如今“有枪无弹”局面可能削弱其介入台海等热点冲突的能力。 未来技术路径,选择务实还是冒险: 面对预算与技术双重压力,美军高超音速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是转向经济型方案,优先开发成本可控的助推滑翔式高超音速弹头(如陆军“暗鹰”),而非技术复杂的吸气式巡航导弹。另一方面,联合研发与外包:海军或加强与日澳等盟友合作,分摊技术风险;同时扩大私营军工企业参与,加速技术转化。 美国的现有的工业基础存在很大隐忧:美国高超音速风洞等基础设施不足,导致试验周期延长、成本攀升。而中国近十年新建数十座风洞,形成完整测试体系。 HALO项目的终结不仅是技术挫折,更是美国军工复合体在效率与创新层面的一次沉重的警示。当“低成本优先”成为美军新常态,其全球战略的进攻性或将被迫收缩。而在西太平洋,高超音速武器缺席的窗口期,可能成为地缘博弈的关键变量。 HALO导弹
成本压垮技术野心,西太平洋战略天平生变,美国海军取消不达标的高超音速导弹。知名
爱无限啊
2025-04-14 21:45:23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