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男孩,1岁丧父,3岁丧母,他每天靠捡烂水果填肚子,18年后,男孩考上北大,他跪在父母坟前说的话,让千万人泪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盛夏,广西深山里,19岁的韦仁龙跪在父母的坟前,手里紧握着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声音颤抖却坚定:“爸,妈,我做到了,我考上了北大!” 从一岁丧父、三岁丧母,到靠捡烂水果维生的孤儿,韦仁龙用18年的坚持,在命运的泥泞中走出了一条通往未名湖的路,他的故事,是一曲苦难中的赞歌,感动了无数人。 韦仁龙的童年没有温暖的怀抱,只有接踵而至的失去,2001年,他出生在广西化瑶自治县一个贫穷的山村,家里只有一间破旧的泥砖房,墙缝里透着风。 刚满一岁,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年轻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为了生计,带着他改嫁给韦双锦,一个老实的农民,韦双锦没有血缘关系,却把韦仁龙当亲儿子疼爱,教他做人,陪他玩耍。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韦仁龙三岁那年,母亲被查出肺癌,家中积蓄被医药费掏空,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她,母亲去世后,韦双锦选择独自抚养韦仁龙,拒绝了所有再婚的建议。 他起早贪黑干活,只为让这个孩子吃饱、读书,可悲剧未停,韦仁龙12岁时,韦双锦因多年劳累病倒,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叮嘱道:“好好读书,考出大山。”那一刻,韦仁龙的世界彻底崩塌,他成了孤儿。 失去所有亲人的韦仁龙,学会了与饥饿和寒冷为伴,为了活下去,他每天背着破旧的编织袋,在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烂菜叶和水果,那些被虫咬过的苹果、发蔫的菜梗,成了他填饱肚子的希望。 有时饿得头晕,他会上山挖野菜,或小心翼翼地摘八角,晒干后卖几块钱,攒起来交学费,夜晚,村里灯火熄灭,他点燃自制的油灯,借着微光在破桌上写作业。 捡来的旧书被他翻得卷边,字迹密密麻麻,连废纸的背面都不放过,他从不抱怨生活的苦,唯一的心愿是完成继父的遗愿——读书,走出大山,他的倔强,像山间的野草,风吹不倒,雨打不折。 韦仁龙的坚持,渐渐被身边人看见,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的杨校长听说了他的境况,红着眼眶走进了那间漏雨的泥砖房,校长不仅为他申请了补助,还号召全校师生捐款。 1480元的善款,成了韦仁龙最珍贵的礼物,食堂的阿姨偷偷给他加菜,叮嘱他吃饱才有劲读书,村里的李书记将他的故事拍成短片,感动了许多陌生人。 爱心人士送来书本、衣物,还有学费资助,这些温暖像一束光,照亮了韦仁龙的求学路,他没有辜负这份善意,初中三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里的重点高中,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在继父坟前低语:“爸,我会继续努力。” 高中三年,韦仁龙把时间都给了书本,冬天,教室里冷得像冰窖,他的双手冻得开裂,握笔都疼,但他从不缺课,课间,别人嬉戏打闹,他捧着书默背单词;夜深人静,宿舍熄灯,他打着手电在被窝里做题。 老师常说,他眼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头,像要把所有的苦都化作前行的力量,高考前夜,韦仁龙又来到父母坟前,月光洒在墓碑上,他轻声说:“爸,妈,再等我一天,我一定不让你们失望。” 第二天,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走进考场,答完最后一道题时,他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成绩公布那天,707分的高分让他成为全村的骄傲,当北大录取通知书送到他手中,乡亲们围着他欢呼,他却只想第一时间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 再次跪在坟前,韦仁龙泣不成声:“爸,妈,我要去北京读书了,我会活出个样子!”那一刻,他的泪水里不仅有对亲人的思念,还有对未来的憧憬。 从捡烂果子的孤儿到北大学子,他用18年的时光证明,苦难不是终点,而是淬炼意志的熔炉,韦仁龙的成功,离不开自己的坚持,也离不开无数好心人的托举。 老师、同学、乡亲,还有那些素不相识的捐助者,共同为他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他的故事让人看到,寒门子弟的梦想,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坦途。 如今,韦仁龙已在北大校园开始新生活,他依然穿着朴素的衣服,依然带着那份质朴的笑容,每当有人问起他的过去,他总会说:“苦日子让我学会珍惜。” 从烂果子到未名湖,他用行动告诉世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怀希望,脚下的路总会越走越宽,他的泪水与誓言,不仅是对父母的告慰,更是对所有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的鼓舞——生活或许给你一手烂牌,但只要不放弃,总能打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广西卫视2014-7-5《《第一书记》韦仁龙:父母双亡苦仁龙 独自踏上求学路》
一女子接到一个境外诈骗电话,通过声音识别,没想到竟是自己失联多年的儿子,对方留下
【4评论】【1点赞】
用户10xxx51
要坚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