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看着四下无人,偷偷摸了一下文物,被工

粉樱萌娃 2025-04-14 15:45:15

1976年,一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看着四下无人,偷偷摸了一下文物,被工作人员大声制止,老人却红着眼眶说:“当年是我背着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976年春天,北京军事博物馆里飘着槐花香,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佝偻着背,颤巍巍地站在玻璃展柜前。 展柜里躺着台铁疙瘩似的机器,军绿色外壳上爬满铁锈,6只铁脚支棱着,木头手柄油光发亮,老人突然伸手要摸展柜,吓得工作人员冲过来拦他:"老同志,这是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老人眼眶通红,青筋暴起的手掌拍在玻璃上,"这是俺当年背着走完长征路的发电机!"说话间浑浊的眼泪啪嗒掉在展台,惊得周围人全围了过来。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农民,正是当年被毛主席亲口表扬的"长征模范"谢宝金。 而这一切还要从江西于都的山沟沟说起,谢宝金打小在钨矿里打滚,能扛300斤矿石的壮实身板,硬是被穷日子压弯了腰。 直到1932年,苏维埃政府来了,他头回挺直腰板做人,正是因为他这身力气,被毛主席所看重,并问其愿不愿意当红军,谢宝金把铁镐往地上一杵:“干革命,俺豁得出去!” 转眼到了1934年秋,中央红军要转移,首长指着台铁家伙严肃交代:"这是红军的眼睛耳朵,没了它,咱们就成聋子瞎子了。"他摸着冰凉铁皮,心口突突直跳,要知道眼前的发电机足有136斤,比两袋白面还沉,他咬紧牙关立军令状:“机器在人在!” 长征路上,128人的加强连护着这台命根子,过湘江时炮弹像下饺子似的,江水都染红了。 谢宝金把发电机绑在竹筏上,自己泡在刺骨江水里推筏子,等过了江回头数人,队伍已经少了一半,到翻雪山那会儿,活着的就剩他和两个战友了。 最要命的是过草地,烂泥潭咕嘟冒泡,人踩下去就陷半截,谢宝金砍毛竹扎筏子,麻绳往肩头一套,硬是把发电机拖出死亡沼泽,绳子勒进肉里,血水混着雨水往下淌,他愣是没让机器沾半点泥。 等见到陕北的日头,他后背肿得跟发面馒头似的,军医拿竹片刮腐肉,刮得骨头都露出来了。 胜利会师那天,毛主席握着他的手说:"谢宝金同志,你是长征模范!"这话比什么都宝贵,他记了一辈子。 可新中国成立后,这个正团级干部却回到了老家,安排他去供销社收废品,他乐呵呵应了,别人说他犯傻,他梗着脖子回嘴:"干革命又不是做买卖,要啥价钱?" 1976年进京看病,孙子扶他逛军事博物馆,再次见到那台铁家伙,老人浑身发抖,摸着冰凉的铁皮,他好像又回到风雪交加的大雪山,竹筏子在沼泽里打转的吱呀声,麻绳勒进皮肉的刺痛感,还有首长那句"机器在人在"的嘱托,全在眼前活过来。 晚年他住在土坯房里,床板垫的是稻草,5个孙子想托关系找工作,他抄起笤帚就打:"都去当干部,谁来种地?"直到咽气前,他枕头底下还压着张发黄的奖状,上头"长征模范"四个字褪了色,却比啥都鲜亮。 如今在于都谢屋村,有座古铜色的雕像,雕像上的红军战士背着铁疙瘩,腰板挺得笔直。 村里娃娃们都知道,这是老谢爷爷背着红军的眼睛耳朵走长征的故事,那座他带头修的红军桥,年年春天开满映山红,像极了当年湘江畔的血色晚霞。 对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长征:伟大的历史篇章》, 《红军长征的历史与人物》,人民日报出版社)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

粉樱萌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