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未曾揭开的历史: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竟反目成仇! 1936年12月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4-14 14:07:07

这是一段未曾揭开的历史: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竟反目成仇!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将来督战的蒋介石扣押了起来,逼迫他停止内战,全面抗日,震惊了世界。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斡旋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放弃围剿红军,共同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被重重载入了史册。但鲜为人知的是,西安事变后,两人却反目成仇,张学良甚至想要枪毙杨虎城!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什么事情让两人闹翻?最后怎么样了? 实际上,张学良和杨虎城一开始就不太对付。首先,两人都是一方军阀,陕西这块是杨虎城辛苦多年打下来的地盘,民国所有的军阀都将地盘看得非常重;而张学良是在丢了东北后,打着奉蒋介石命令,赴陕西围剿红军的名义到了杨虎城的地盘,自己的地盘上突然多出一支颇有实力的武装,杨虎城的心里肯定也是不舒服的。 所以这时候两人你提防我,我提防你,谁都担心会被对方吃掉。尤其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和宋美龄、宋子文姐弟的关系也不错,而蒋介石对待军阀一直是不信任的,因此杨虎城对张学良的戒心非常重。 但后来两人会走到一起,并联合发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杨虎城和张学良不想打内战,当务之急是要先将日寇赶出去,这个共同的目标,让两人走近了很多。 第二个原因,我党努力的结果;当时红军的主张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枪口一致对外抗日,而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是红军首先要团结的对象,周恩来为此亲自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终让两个互有戒心的人,走到了一起。 因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围剿红军的事搁在一边,让蒋介石非常地不满,在1936年12月上旬,带着一众军政大员到西安督战。蒋介石刚到西安,就威胁张杨二人:给你们两条路,第一条是将部队都调到前线围剿红军,如果实在不想围剿也可以,那就走第二条路,你们都到南方,把陕甘腾出来,让中央军去围剿。 但对于张杨来说,围剿红军是不可能的,但蒋介石的态度非常强硬,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这时杨虎城提议:我们兵谏吧,把蒋介石扣押起来,逼迫他停止剿共,全面抗日! 张学良在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杨虎城的意见,先把蒋介石扣起来再说,只要人在手上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西安事变就这样爆发了! 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和宋子文姐弟先后到了西安参与谈判,在谈判之余,张学良和宋美龄、宋子文接触频繁,这让杨虎城非常担心张学良对蒋介石的态度会发生转变,因为他知道,张学良和宋家姐弟的关系非常寻常。 最后在中共的斡旋下,达成了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六项协议。这时候张学良却准备将蒋介石放回南京,但杨虎城则不同意,两人为此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杨虎城认为,虽然协议达成了,但蒋介石并没有在上面签字,只是用“领袖人格”保证,以蒋介石的为人,回到南京后有可能会反悔,到时候岂不是放虎归山?如果真的要让蒋介石回去,至少也得让他签个文件,有一个书面上的保障,不能这样不明不白走了。 最后杨虎城愤怒地说:你是受了蒋夫人、宋子文、端纳情感诱惑,有反初衷,你是同蒋宋两家有私谊上的关系,可以和平了结。我杨某可是不肯做断头将军的,要干就干到底! 但无论杨虎城怎么说,张学良还是要放蒋介石回南京。 事情发展到现在,两人已经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张学良甚至放出狠话:如果杨虎城不同意放蒋介石回去,可以直接开枪将其打死! 好在当时周恩来在场及时调和,最终达成了释放蒋介石的共识,否则很难收场,更严重的话,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可能发生内讧。 而蒋介石也果真秋收算账,张学良陪同他到南京后,就被软禁了起来,而杨虎城跌跌撞撞,最后也被送进了监狱,于解放前夕遇害。 这段历史长期被埋藏在历史的深处,出于宣传的需要,张学良和杨虎城都被描绘成患难与共、生死之交的兄弟。在这种背景下,杨虎城的孙子杨瀚,在1999年亲自到美国夏威夷拜见张学良。但没有想到的是,张学良看到这个杨虎城的后代,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激动,态度很冷淡,只是礼节性地交谈了一会。 杨瀚可以说是吃了个“闭门羹”,在张学良的心里,虽然事情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杨虎城也已遇害,但在这件事上,两人还是没有和解。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