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婚姻里,有一个残酷却常见的现象:许多人到中年的夫妻,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夫妻间缺乏理解,只剩埋怨,争吵与冷战成了家常便饭。因着孩子,两人继续捆绑消耗,肩负着赡养老人、养育孩子的重担。想离婚,却顾虑重重,代价太大;谈爱情,又觉得不切实际,像个遥远的笑话。渐渐地,夫妻间只剩事务的交流,没了心灵的沟通,成了纯粹搭伙过日子的人。但婚姻的本质,应是两个独立个体在爱与尊重基础上的携手共进,实现双赢 ,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救赎。
当你无力改变对方,又不想轻易舍弃这段婚姻时,要放下改变对方的执念,把注意力转移到自我提升上,修心修行,从改变对世界的认知开始。尊重自己的个性,也包容他人的不同,珍惜当下的生活。年轻时,我们热烈地爱上什么都情有可原;成熟后,懂得适时放弃也并非过错。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觅与自己灵魂契合的人,可到最后会明白,最懂自己的唯有自己。想清楚这些,你会意识到,不管和谁步入婚姻,本质上都是在经营与自己的生活。
真正让你痛苦的,并非他人的绝情,而是你内心不切实际的期待。要知道,没有人能完全符合你的期待,哪怕是我们自己也做不到,所以我们总试图去改变。然而不断尝试后会发现,这不过是徒劳,只会徒增烦恼,消耗自己的精力。
现实地讲,婚姻既是一场资产重组,追求合作共赢,也是一次身心的整合,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蜕变与回归。不结婚,担心晚年孤独;结了婚,也未必能相伴到晚年。不努力工作,无法保障养老生活;过于拼命工作,可能根本没机会享受养老。有些选择,放弃了不甘心,选择了又伤痕累累。人生就是如此,无论怎么抉择,都难免留有遗憾。面对人生,我们有三把“钥匙”:接受、改变、放下。接受无法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放下改变不了的。生活的点滴都是成长,而成长就是人生的主线。
当一个人不再刻意追求朋友成群,开始习惯独来独往,这并非是他孤僻、不合群,恰恰相反,这是他走向成熟的标志。当有一天,你发现路边早餐店冒着热气的包子、玉米和茶叶蛋能给你带来温暖与治愈,阴雨天的宁静能平复你内心的烦躁,睡前很少再被白天的不愉快困扰,偶尔失眠也不再焦虑,甚至会感慨这个世界的可爱之处 。其实世界并未改变,而是你在慢慢成长、变得更好,你真的很优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再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不要因为看到别人的光芒,就忽视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要成为那个令自己欣赏的人。过去的事,就让岁月去沉淀;未来的事,交给时间去验证。无论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山有巅峰,湖有彼岸,人生之路漫漫,万物皆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