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Joshua哥哥来说,六年级的最后几个月处在一个微妙而特殊的阶段。
学业方面,他已经几乎没有任何压力。
数学和英语长期稳定在班级满分,语文虽然稍显薄弱,但小测也能稳定在90分上下,加上他已掌握复盘总结的方法,即便面对较大的考试,成绩也能保持前列。
至于未来的方向,我们和他初步约定了一个目标:专注于一个领域。
他目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编程中,尝试探索竞赛的可能性。
我们都清楚,走竞赛这条路并不是靠热情和兴趣就能如愿的,必须要在暑假或初一开学时被学校选中进入竞赛队。
因此,我们给出了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AK(也就是每次满分的数量)。
我和他是这么谈心的:
“C++很好,编程也很好,如果只是作为兴趣爱好,我们一定全力支持。但如果你真的想走竞赛这条路,这可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我不舍得你去吃这个苦。”
一方面,中学阶段的信息学竞赛非常辛苦,我当然会心疼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压力;
另一方面,广州信息学竞赛的选手实力都非常强劲,实打实的强。
因此AK数量的多少,是衡量自己竞争力的客观指标,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他可以一边参赛,一边做自己的评估。
我认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当然可以选择奋勇前进,但我更希望他明白:在激流之中,懂得适时激流勇退,也并非坏事。
退一步,有时反而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天地。
一切都走走看吧,陪孩子冒险也是一段特殊的旅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