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行湘是蒋介石的死忠粉,也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战将,蒋介石的儿子亦和他称兄道弟,然而当蒋纬国想要赠他钱财时,他却怒不可遏,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邱行湘准备到台湾去探望久未谋面的两个弟弟,没想到却遭到台湾当局的阻拦,这让邱行湘大为光火,毕竟他在解放前,为蒋家王朝四处征战,且深得蒋家父子倚重。 受过良好教育的邱行湘自从考入黄埔军校后,便把蒋介石当作了偶像,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一直把“忠臣忠一主,孝子孝双亲”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所以他一直对蒋介石表现得极为忠诚。 邱行湘作为小迷弟,对蒋介石的崇拜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不光经常背诵蒋介石说的金句,还在生活中处处模仿蒋介石。 比如蒋介石不喜烟酒,他便滴酒不沾;蒋介石剃光头,他也绝不蓄发;蒋介石不苟言笑,他也表情严肃,甚至蒋介石穿黑色大氅,他也一定要订制两件,常常披在身上,这样一来,他便得了“小蒋介石”的称号。 蒋介石对邱行湘也很满意,他多次夸赞邱行湘是黄埔军校的模范生,日后必是大家学习的模范将领。 邱行湘果然不负蒋介石重望,在整个抗战时期,他不光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而且还在战斗的过程中,表现得极为勇猛,立下了赫赫战功。 比如在武汉会战时,邱行湘率领部队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时,不仅抄了日军的后路,还在接连数月的战斗中,打得日军损兵折将,叫苦不迭。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单方面撕毁协议发动内战,而邱行湘作为他的忠将,自然投身其中。 1946年,邱行湘在四平战役中身先士卒,率领部下不断发动进攻,导致解放军伤亡惨重,只能放弃四平。 战斗结束后,邱行湘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还被称赞为“邱老虎”。 可以说,在邱行湘心里,蒋介石不仅是他的恩师,还是他的伯乐,所以他对蒋介石除了表忠,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如此他才觉得对得起蒋介石对他的器重。 1948年,国军在与解放军对战的过程中,已经呈现颓势,眼看解放军就要打到洛阳,这让蒋介石十分焦虑,于是他决定调邱行湘镇守洛阳。 在南京,邱行湘见到了愁眉紧锁的蒋介石,并被任命为206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能为蒋介石分忧解难,邱行湘发誓坚决要守住洛阳,哪怕“战斗到只剩一兵一卒”。 让邱行湘万万没想到的是,蒋经国在得知他将前往洛阳后,还备下美酒佳肴为他饯行,席间不仅与他称兄道弟,还恳请他务必替蒋介石分忧,切不可丢了洛阳。 蒋介石父子的举动,让邱行湘受宠若惊,他明知光靠一个师的兵力,很难抵挡住解放军的千军万马,但他仍然决定想尽办法也要守住洛阳。 为此,邱行湘在抵达洛阳后,便征集了10万民工修筑了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 1948年3月,解放军浩浩荡荡包围了洛阳,随后利用坚兵利炮开始围城中负隅顽抗的国军,一时城中炮火冲天,不少国军来不及反抗就倒在了枪炮声中。 解放军冲进城中后,很快将一众国军消灭殆尽,绝望中的邱行湘举枪准备自杀,却被副官夺下手枪,随后他便将副官找来的士兵服装换上,企图蒙混出城,不过在逃跑的过程中,却被解放军认出,做了俘虏。 起初,邱行湘还抱着一臣不事二主的想法,因此在接受改造时表现得很顽固,不过随着对共产党的认识,他逐渐转变了态度。 当然让他积极改造的动力源泉还是他那年迈的老母亲。 邱行湘是孝子,他最后一次见母亲是在洛阳大战前,由于母亲重病,他专门回家陪伴了母亲3天,此后他便做了俘虏,在功德林里与一众国军将领接受改造。 在改造期间,他患上了肺癌,是管理员派车送他到大医院去治疗,还在他卧病期间悉心照料他,才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正因如此,邱行湘不仅在思想上进步很快,在劳动上也总是不怕脏不怕累。由于表现优异,因此在1959年,他成为了第一批特赦人员。 原本邱行湘被安排在北京参加工作,但他思母心切,回到了江苏,看到年迈的母亲多年来,一直得地方照顾,心里愈发感激。 此后,邱行湘先是在制鞋厂当工人,后来又被调到江苏政协参与文史资料方面的工作。 在工作期间,邱行湘不仅组建了家庭,还在年近六旬的年龄喜得贵子,这让他非常满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邱行湘受弟弟的邀请前往台湾探亲,但让邱行湘没想到的是,台湾当局竟然以他接受过改造为由,阻挠他探亲。 后来还是在蒋纬国的帮助下,邱行湘才以旅游的名义,到台湾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弟弟。 就在邱行湘离开台湾的前夜,蒋纬国专门为邱行湘饯行,他让工作人员拿来一笔钱和一份表格,对邱行湘说,大陆生活艰难,您在表格上签个字,把这笔钱领走。 然而这话却让邱行湘大为光火,他怒不可遏地表示,大陆生活虽不宽裕,但我来台湾并不是来行乞的。说完他便愤然离席而去。 之所以邱行湘如此生气,原来他看出蒋纬国别有用心,想到自己当年愚忠蒋家王朝的行径,再想到共产党让他重获新生,他怎能不对蒋纬国的行径表示生气呢!
邱行湘是蒋介石的死忠粉,也是蒋介石最为倚重的战将,蒋介石的儿子亦和他称兄道弟,然
小博大史
2025-04-14 11:11:17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