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我的飞行员才19岁?这怎么可能!”1953年4月,美国政府证实了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在朝鲜战场上失踪的消息。 1953年4月,一则消息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备受尊崇的空军"双料王牌"飞行员费席尔在朝鲜战场上失踪。这位在空中作战中击落过11架米格-15战机、执行超过175次战斗任务的精英飞行员,竟在例行任务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国军方为此困惑不已,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事实上,就在几天前的4月7日下午,费席尔正在驾驶战机执行一次看似简单的任务。当时,一支志愿军飞行团队正准备在大堡机场降落。费席尔发现了这个"完美"的偷袭机会,立即俯冲而下,很快击中了一架米格-15战机。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也即将陷入一场致命的空中缠斗。 正当费席尔为自己的战果洋洋得意时,一架编号为1154的米格-15僚机迅速拉高迎战。驾驶这架战机的是一位名叫韩德彩的志愿军飞行员。此时韩德彩的情况十分不利——他的飞机油料已经达到预警线,按常理根本不适合再进行空战。但面对同伴遇险,年轻的韩德彩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迎战。 "我就是撞也要把他撞下来——我活不成,他也别想活。"带着这样的决心,韩德彩猛冲向费席尔的战机。面对这种不要命的架势,费席尔立刻放弃了攻击受伤的长机,转而应对这位来势汹汹的对手。 接下来的空战堪称经典。韩德彩充分发挥米格-15转弯半径小、机动性好的特性,像一只灵活的猎鹰紧紧咬住猎物。两架战机在朝鲜的天空中你追我赶,钻山沟、倒扣机身、左拉右推,不断变换方向。费席尔尽管经验丰富,却始终无法甩脱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追击者。 最终,韩德彩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精准击中了费席尔战机的尾部油箱。这位美国空军英雄的战机顿时冒出浓烟,无法维持飞行,费席尔被迫跳伞。而韩德彩的战机此时油料也已耗尽,发动机自动停车,他只能依靠滑翔技术艰难着陆,战机甚至没能滑到跑道中央就停住了。 被俘后的费席尔始终不敢相信自己败给了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他一再请求见见击败他的对手,当看到满脸稚气、年仅19岁的韩德彩站在面前时,这位美国王牌飞行员目瞪口呆。 "志愿军给你多少佣金?"费席尔难以置信地问道。 韩德彩伸出手指回答:"5万万。" "美金?" "是5万万颗中国人的心。" 时隔近四十年,当1992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解密了苏联涉及朝鲜战争的档案后,一场关于韩德彩击落费席尔的争议悄然兴起。解密档案显示,有1309架美国飞机在三八线以北上空被击落,其中身披中国战袍的苏联飞行员是志愿军空军的主力。一些韩国历史学家由此提出质疑:费席尔很可能是被苏联飞行员击落的,而非经验不足的韩德彩。 这种怀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当年参战时,韩德彩刚从航校毕业,飞行时间仅有一百多小时,而面对他的费席尔却是经验丰富的王牌飞行员。在上世纪末,当文章作者在韩国济州岛支教时,当地的学生和教师也曾提出类似的疑问。 然而,这些质疑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当时空军挑选的飞行员,大多从陆军的战斗英雄中产生。这些年轻飞行员虽然缺乏空战经验,但他们曾经钻过铁丝网、送过炸药包,经历过枪林弹雨的考验,心理素质远超常人。正是这种不怕牺牲的血性,让他们能够在空战中敢于和经验丰富的对手拼搏,展现"空中拼刺刀"的勇气。 从1952年参战到1953年4月击落费席尔前,韩德彩已经击落过4架敌机,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通过边打、边学、边训、边改的实践方式,他的空战技巧不断提升,最终能够在关键时刻击败技术精湛的对手。 这场空战后,韩德彩获得了"二级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并在军旅生涯中一路成长为空军中将,为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被俘的费席尔则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他在被释放后继续深造,于1966年在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8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助理,最终于1978年5月31日从空军退役。 两位昔日对手的命运在1997年再次交汇。那一年,费席尔加入了二战期间援华"飞虎队"的历史研究团队,开始多次访华,参与中美民间友好主题活动。同年10月,在上海,费席尔和韩德彩有了一次历史性的重逢。这次会面,不再是隔着战俘营的铁丝网,而是作为和平年代的普通人,面对面交流当年的经历。 2009年4月30日,费席尔去世前留下了意味深长的遗言:"我的一生曾经参加过许多场空战。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我被志愿军所俘获,志愿军像对待自己的士兵一样对待被俘人员,给予我们非常人道的待遇,这是我的一生中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 2020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韩德彩仍活跃在各种场合,他曾在上海商贸旅职校讲述战斗往事,也应邀到复旦大学做专题报告。他追忆抗美援朝战争时写下的豪迈诗句:"忠心为国是军人,疆场杀敌建奇勋。面临弹雨猛如虎,怎问生命值几文?"生动诠释了他的人生信条。
“打下我的飞行员才19岁?这怎么可能!”1953年4月,美国政府证实了王牌飞行员
熹然说历史
2025-04-14 00:06:02
0
阅读:0